近年來我國近視比例逐漸提升,從而也促使眼鏡類産品的市場需求大幅提升。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眼鏡産品市場從2014年的644.89億元不斷增長,預計2023年國内眼鏡産品市場規模将突破1000億元。
在眼鏡領域不斷發展細分的過程中,也衍生了各種品牌的眼鏡,除了已經上市的“眼鏡第一股”博士眼鏡之外,還有被近視患者所熟知的“明月鏡片”,今日也正式登陸創業闆。
據悉,綜合類眼鏡鏡片生産商明月鏡片今日在深交所創業闆上市,股票代碼為301101.SZ,發行價格為26.91元/股,發行市盈率為56.97倍。開盤後,報價60元/股,較發行價上漲122.97%。上午9時59分左右,明月鏡片較開盤價漲30%,觸發臨時停牌。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前身江蘇明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 17日,法定代表人謝公晚。公司是一家綜合類眼鏡鏡片生産商,産品涵蓋鏡片、鏡架、眼鏡及原料等,直接及間接覆蓋全國逾萬家門店。
正是靠着十幾塊一片的鏡片,近年來明月鏡片營收業績獲得穩定增長,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明月鏡片分别實現營業收入4.26億元、5.09億元、5.53億元,營收累計增幅約30%;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685.53萬元、3284.66萬元、6984.60萬元。
明月鏡片收入主要來自鏡片、樹脂原料、成鏡、鏡架等産品。其中,鏡片收入占比在80%左右。
根據公司遞交招股書,在2017年到2019年,三年時間,明月鏡片在市場上吸金超過14億。而且,公司淨利潤逐年遞增,複合增長率非常高。
明月鏡片主營業務收入按産品的分類情況 圖源:招股書
從明月鏡片的收入構成來看,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7億元,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鏡片貢獻的收入為2.2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79.78%,較上年占比有所下降。
根據Euromonitor歐睿國際發布的《中國鏡片行業白皮書》,目前中國鏡片市場競争格局呈金字塔狀,頭部企業集研發、生産與銷售為一體,其中以明月鏡片為代表的國産品牌表現亮眼。
白皮書顯示,在2020年中國鏡片行業零售格局中,以零售量計,明月鏡片以10.7%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是唯一一家零售量占比超過兩位數的鏡片品牌,第二名、第三名分别為8.2%、5.2%。明月鏡片2016年-2020年連續五年全國銷量第一。
相對于普通鏡片來說,明月鏡片采用的是非球面鏡片,對于矯正視力有一定的幫助,而且比普通鏡片要清晰,由于是非球面鏡片,邊緣無死角,有效緩解眼睛疲勞等,比普通鏡片更适合近視人群。
同時明月鏡片的産品根據不同的人群進行劃分,如學生、戶外以及時尚等,并且其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研發了超防,超菲,七彩,PMC,雙菲,超韌,維适,ME車系列。在制作工藝上比普通鏡片更加專業。
然而,對于中國眼鏡行業來說,“卡脖子”可能是最大的通病。
明月鏡片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存在“部分原材料依賴外購以及原材料集中采購的風險”。
鏡片是眼鏡的核心部件。根據折射率,鏡片可以分為1.56、1.60、1.67、1.71等常用規格。直觀來說就是:相同近視度數下,鏡片的折射率越高,眼鏡越“輕薄”。數據顯示,明月鏡片對折射率1.67以上,尤其是1.71折射率鏡片的外購依賴度很高。
相比于傳統玻璃鏡片,樹脂鏡片擁有質量輕、不易破碎、安全性高、化學穩定性和透光性好等特點。樹脂鏡片主要分為熱固型樹脂材料和熱塑型樹脂材料(主要用于亞克力鏡片和PC鏡片)。而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鏡片都采用熱固型樹脂材料制作,主要代表為美國PPG公司研發的CR-39樹脂、MITSUI CHEMICALS研發的MR樹脂和韓國KOC研發的KR樹脂等。
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1年6月,明月鏡片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采購1.67及以上折射率樹脂單體,占該公司當期耗用的該類樹脂單體金額的100%。該公司也承認:“對外采購的原料來源較為集中,且對韓國KOC及其關聯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
明月鏡片能否回答市場關于其技術卡脖子的質疑,拿出國産、自研應有的風采,還有待時間觀察。
國産鏡片行業發展日漸壯大,面對這塊誘人的市場大蛋糕,深耕鏡片制造領域近二十年的明月鏡片顯然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技術加碼、品質保障、渠道鋪設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下,明月鏡片成功構建了自身的品牌護城河,産品連續多年國内銷量領先。
但是在競争激烈的鏡片行業中,明月鏡片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越來越低,技術也逐漸被友商追趕和反超。明月鏡片相應的技術護城河并未構建,競争力或會處于相對弱勢。
目前A股還未出現所謂的專門賣眼鏡的大牛股,市場對明月鏡片期待頗高,但其背後的技術含量和技術瓶頸也不容忽視。若能攻克這些難題,在技術研發和材料突破上不斷進行提升,做出真正能抗能打的國産鏡片,明月鏡片才能走得更加長久。
文|松果财經(ID:songguocaijing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