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可以說是臨床上最為普通的一項檢查了,無論是什麼病首先看的就是血常規和尿常規,如今随着現代化醫學技術不斷進步,普通的尿常規也已經發展至尿沉渣分析。雖然說尿常規普通,但是對于泌尿系統疾病、安全用藥、健康體檢有着非常大的診斷鑒别價值,是臨床上做出判斷的第一手資料。
在尿常規分析裡最為有價值的幾個項目無非就是尿潛血、尿蛋白、尿糖、尿白細胞等,但是,當大家去醫院體檢時拿到化驗報告單卻有許多疑惑,不了解化驗單上各種參值,也不清楚這些值都有什麼意義,比如說:當大家拿到化驗單時顯示為尿潛血3 、尿白細胞2 、尿蛋白質 ,大家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尿潛血、尿白細胞和尿蛋白質是什麼?
1、尿潛血:指的是尿中含有紅細胞,這種尿液我們也稱之為血尿,因出血量不同,有的可呈淡紅色雲霧狀,淡洗肉水樣或鮮血樣渾濁,甚至有血塊,如果出血量超過1ml/L尿液就會呈淡紅色,這種尿就叫做肉眼血尿。若離心尿鏡檢時每高倍視野均可見3個以上紅細胞則稱之為鏡下血尿。
血尿臨床意義:
①.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比如說感染、結石、腫瘤、外傷、多囊腎、嚴重性腎小球疾病等。
②.血液病,比如:血友病、過敏性紫癜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
③.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流行性出血熱,也有可能劇烈運動後過性血尿等。
根據血尿的源性我們還可以更加細化,分為腎源性血尿和非腎源性血尿。
腎源性血尿:見于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源性血尿時,多伴尿蛋白增多明顯,而紅細胞增多不明顯,還常伴有管型,如顆粒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等。
非腎源性血尿:
①.暫時性鏡下血尿,如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劇烈運動、急行軍、冷水浴、久站或重體力勞動後。女性患者,還應注意是否有月經血污染尿。
②.泌尿系統自身疾病如泌尿系統各部位的炎症、腫瘤、結核、結石、創傷、腎移植排異反應、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尿。
③.其他: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合并血小闆減少、DC、高血壓、動脈硬化、高熱;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泌尿系統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
2、尿白細胞:也就是膿尿,尿白細胞>5/HPF,稱鏡下膿尿。尿乳白色含大量白細胞,甚至出現凝塊,稱為肉眼膿尿。
臨床意義:尿白細胞檢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統及鄰近組織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診斷。
①.腎盂腎炎:由細菌感染所緻,尿細菌培養為陽性。有些腎盂腎炎首發症狀為血尿,或鏡下血尿;在急性期尿白細胞明顯增多,還可見小圓上皮細胞、閃光細胞等;多數有白細胞管型。
②.膀胱炎:尿白細胞增多常伴有膿尿,可見小圓上皮細胞、大圓上皮細胞閃光細胞等,但無管型。急性期可有明顯的肉眼膿尿。用尿三杯試驗可區分膿尿部位:如膿尿出現于第三杯提示為膀胱頸炎、膀胱三角區炎症;如三杯均為膿尿(全程膿尿),提示病變位于膀胱頸以上的尿路,見于膀胱炎、輸尿管炎、腎盂腎炎、腎膿腫、腎積膿等。
③.女性陰道炎、宮頸炎和附件炎:尿白細胞增多,常伴大量鱗狀上皮細胞。在血尿中,如紅細胞與白細胞比例為500:1,應考慮出血,如比例為200:1,應考慮為炎症。
④.腎移植後排異反應:尿中可出現大量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
3、尿蛋白:也就是說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尿液中不含蛋白質或者少量生理性蛋白質,但是更多情況還是不叫多見于病理性蛋白。
臨床意義:腎前性蛋白尿:多見于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漿細胞白血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擠壓傷綜合征、電灼傷、多發性肌炎,進行性肌肉萎縮、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尿溶菌酶增高,胰腺炎嚴重時尿澱粉酶增高等。
腎性蛋白尿:
①.腎小球性蛋白尿:腎病綜合征:蛋白尿以清蛋白為主,及少量相對分子質量小的蛋白質,定性試驗多數為 ~ ,定量試驗常為3.5~10g/d,最多可達20g/d。見于原發性腎小球腎炎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腎炎、膜增生性腎炎、腎衰竭等;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妊娠中毒症等。
②.腎小管性蛋白尿:可見于腎小管間質病變、重金屬中毒、藥物中毒、器官移植等。
③.腎後性蛋白尿:可見于泌尿、生殖系炎症反應;泌尿系結石、結核、腫瘤;泌尿系鄰近器官疾病等。
看完後是不是對尿常規檢查有了初步認識,不過這些都隻是粗略的,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尿液還可以做尿沉渣分析,可以看到更多的尿液有形成分。
關注“楊醫生說”,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