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了求生,總會有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進化方式。但是,你見過隻有吃掉自己的腦子,才能獲得身體發育的特殊個例嗎?
這種動物就是生活在大洋深處的海鞘,由于其獨特的外形,又被稱作“海中鳳梨”。雖說這大千世界是無奇不有,可如果我們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分析,任何問題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就像海鞘一樣,它們吃掉腦子的這種做法,聽起來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些匪夷所思。這其中蘊含的生物學道理,依然是值得思索與研究的。
那麼,海鞘究竟是一種什麼生物?它們為了長大,為什麼偏要吃掉腦子呢?
長得很像植物的動物——海鞘
如果不告訴你們海鞘是一種海洋動物,單單是看它們的照片,或許大家很容易會誤認為這是某種,依附于海底礁石的水生植物,甚至是無生命的自然物質。尤其是它那帶有迷惑性的外表,很像是我們陸地上茄子和鳳梨的頂戴株莖。
但實際上,像很多海中的魚類和兩栖爬行動物一樣,海鞘也是一種不折不扣的靠卵生繁殖的碳基有機體。并且,它們與後代幼崽類似于青蛙與蝌蚪,剛出生的海鞘幼體并不是成熟後的樣子,而是一種在體型和外貌上都和父母存在明顯差異的特殊形态。
即便如此,青蛙的繁衍也是通過兩性蛙種進行配對。而值得一提的是,海鞘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動物。這也是與植物非常相似的一點,我們大都隻聽說過可以自我受精的花蕊果實,卻很少有由一獨立個體完成整個繁殖過程的動物。
其實在自然界中,與海鞘有着一樣獨特生理特征的品種還有很多。比如大家最為熟知,在每個夏季的潮濕清晨都會成隊出現的蝸牛,就是雌雄同體最有代表性的動物。還有穿梭于河灘泥土裡的蚯蚓,長時間不見陽光、以草根和腐植物為食的它們,也進化出了這種效率更高的繁衍方式。
當然,像植物一樣的特性,在海鞘的身上也不隻有這一點體現。作為動物,海鞘的一生除了幼體階段,基本上都是處于原地不動,這并不符合我們對于大多數動物的認知。要知道,就算是最懶的動物樹懶,每一天的平均移動距離也有5米。可是大洋深處的海鞘,卻是連幾厘米的位移都沒有。
不過,它們實際上每天都在随着海底的洋流飄蕩,通過這種簡單的活動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正常能量供給。有着相同生存方式的還有隐匿于珊瑚礁的海葵,我們看起來好像是花瓣的東西,其實就是海葵的觸手。
在美國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中,不僅描繪了作為主人公的小醜魚,珊瑚、海葵、海膽、海鞘等等,一般不被注意到的海底動物都有所體現。
不得不承認的是,從海鞘的生活習性和繁殖方式來看,我們可以大緻斷定這是一種進化水平較低的動物。尤其是它們要吃掉腦子才能長大這一點,更是難以令人置信。然而,萬物的生存都是有道理的,不管聽起來再怎麼天方夜譚,隻要解釋好它背後的原因,大家就會明白海鞘在生物學上的意義。
海鞘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腦子?
首先我們要明确一個概念,海鞘實際上并不是“吃掉”自己的腦子,還是在較短時間内迅速消耗掉大腦的能量,并将其分配于全身的其他器官。
那麼,這些能量都消耗去了哪裡呢?
我們先來說海鞘的生命活動。雖然前文剛剛提到,海鞘一生中都沒有多麼大的運動量,但是它們卻把其中九成以上的部分都留在了幼體時期。也就是說,海鞘的幼蟲在很短的時間内,就用光了幾乎所有的自主運動能量。如此強度的能量供應,離不開身體内部最大能量儲備站——大腦的運轉。就像一家公司的财務部門一樣,通過自己的工作,來維持整個公司的合理生存。
而海鞘的生命活動也不隻是限于直觀的肌肉運動和身體支撐,還有我們看不見的思維運轉與生理感官。
尤其是海鞘幼體在尋找生存地點時,更是要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付出全部的大腦思維。即便是我們這些并不會一生拘泥于一處的動物,在選擇住所時也要反複思慮,權衡各種各樣的利處與弊端。海鞘更是如此,它們不僅要考慮這一地點的光照、水壓、岩石硬度、含氧量等自然因素的好壞,還要對這裡的隐蔽程度進行充分的考量。
位置太過明顯的優劣自然不必多說,如果太過難以尋找,雖然會躲過天敵的威脅,卻也會失去食物。
而想要躲避天敵襲擊,除了栖息地的選擇要慎重之外,自身的進化也要有一定的規範要求。這就是海鞘不得不消耗掉大腦的又一個重要原因,自身隐蔽。
不難理解,如果海鞘透明的身體裡有一個大腦,那麼很明顯就會被捕食它們的海洋動物發現,沒有移動能力的它們也隻能等着束手就擒。隻有将這些複雜的身體器官排出體外,海鞘才會像植物一樣安靜地生活在大海深處,最大可能地保全繁衍後代的機會。
有意思的是,生殖繁衍也是海鞘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動之一,但是卻可以毫無矛盾地在沒有大腦供給的情況下順利進行。
無論任何,即便有這麼多讓海鞘放棄大腦的原因,聽起來也都是有理有據,可這樣的進化結果也未免太過于殘忍。
而之所以要使用如此極端的生存方式,最關鍵的一點原因就是海鞘自身能量太少,而且分布不均。海鞘在出生孵化之後,會像前文提到的蝌蚪一樣形成一種頭重腳輕的幼蟲,腦部集中了身體的絕大部分能量。不過,海鞘成熟的發展方向就不像青蛙那樣演變出健壯的四肢,反而是退化成全身透明的固定身體。即便如此,這個過程依然要消耗它們幼年時儲存于大腦的能量。
這是在所難免的生物成長必然經曆的,我們人類在長身體的時候同樣也要犧牲一些其他部分的營養成分供給。比如在骨骼吸收鈣等物質快速成長的時候,肌肉組織就會相對減緩發育的效率。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就是為什麼十幾歲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骨折的原因之一,我們并不知道不同的孩子是先長骨骼還是先長肌肉。當然,這樣的能量分配隻是相對而言,因為進化高階的人體,完全可以支撐所有器官的發育。
也就是說,一塊大蛋糕可以讓桌子上的每一個人都吃飽,可是如果換成小蛋糕,就隻能喂飽幾個餓着幾個。
不幸的是,海鞘的大腦就是一個“吃不飽”的身體器官。不僅自己的能量供給得不到滿足,還要拿出原有的部分分配給其他器官。
這就是海鞘這種海底動物進化生長的選擇,也是十分殘酷的自然選擇。就像我們每個生活在陸地文明裡的個體一樣,如果自身沒有足夠且強大的能量支撐,那就不得不放棄原本屬于我們自己,而且十分重要的東西。自然界的道理就是人類社會的道理,不僅僅是弱肉強食、适者生存那麼簡單,還有更加無奈更加悲慘的現實。
生活從來沒有“容易”二字,在陸地、海洋、天空或者雪域的低級動物是這樣,高級動物是這樣,所謂進化水平最高的人類其實也是這樣。沒有什麼物種能逃得過自然法則的約束,也沒有什麼奇怪的生存方式,不過是為了更好地延續存活。
通過微不足道的海鞘,我們足以窺探整個地球生态的面貌。它們即使低級、懦弱、沒有競争力、沒有進化前途,卻依然在無人問津的大洋深處,綻放着屬于自己的生命奇迹。這就是這顆蔚藍星球上演繹的最偉大的事迹,它允許所有生命的存在,隻要你不甘死亡,願意活下去。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編輯:小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