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經理的核心隻有一個,那就是發現和解決問題。我們往往更加關注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忽略了發現問題的能力。
一、效果回歸與階段性調研概論
1. 效果回歸與階段性調研對産品生命周期的意義
- 判斷和決定産品循環是否終止
- 确定産品接下來的計劃
2. 對自我成長的意義
- 驗證解決方案的可行性
- 修正和鞏固自身的方法論
3. 概念:階段性調研是針對産品現狀進行的系統性分析
此時的分析結論最能代表産品問題全貌,可以有效指導下階段的産品計劃
二、階段性調研的時間節點(在什麼時間會進行系統性的階段性調研)三、階段性調研通用方法論(普适,也适用于人生)
- 接觸新産品:接手一個新的産品或者産品方向時,對産品進行深入的了解
- 周期性回顧:每個月/季度/半年進行定期的周期性回顧
- 不定期(突發性)回顧:領導、政策上的調整需要
定義理想态——拆解未達理想态的短闆——提出解決方案——驗證是否解決。
階段性調研更關注前兩個環節:
step 1:找到理想态,定義理想态并以數字化的指标或其他标準來衡量。
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定義過程,需要PM 明确的知道自己産品的目标是什麼,是各個部門共同努力的方向。
step 2:抽樣分析,将所以不到理想态的case抽樣分析,通過分析明确各case未到理想态的原因。
step 3:優先級判斷,将所有問題進行彙總,根據影響面、問題嚴重程度、解決問題所需成本進行優先級排序,作為接下來的項目計劃。
1. 找到理想态詳解
(1)如何找到理想态
任何一個産品都用來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産品的理想态可以統一的理解為:給出的方案确确實實解決了用戶的問題,比如用百度查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滴滴到達了目的地,用頭條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内容并消費了時間。
接下來要找到能衡量理想态的數字化指标或者明确的标準:
A. 滴滴:容易理解,使用訂單成交率可以衡量用戶是否到達目的地
B. 墨迹天氣:使用天氣準确率可以衡量用戶是否獲取了正确的天氣
以上為剛需類、工具類産品中的策略模塊,通常可以以“解決了用戶的問題”作為理想态,并找到一個标志性的數據指标來衡量是否到達理想态。
C. 百度的搜索滿意程度
點擊率:高點擊率不能說明滿意,低點擊率也不能說明不滿意(搜索時間)。搜索結果是平台對滿足大多數用戶的你内容猜測,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個用戶,比如在餓了麼搜索麥當勞,展示所有麥當勞店鋪即可,而在搜索引擎顯然不能這麼簡單。
頭條:不能确定停留時間為多長則表示用戶對産品滿意。
搜索:對這種産品的理想态描述較為複雜,并不明晰,更别說使用單一指标了。需要pm基于對用戶的理解、參照競品,比如搜索完肯德基創始人再搜麥當勞,那他很可能想搜麥當勞創始人。
通常這種複雜的産品,會以平台當前能夠給出的最佳産品方案(PM以為最合理的狀态) 作為理想态,而不一定能夠100%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
推薦:平台是在有根據的猜測有用的非崗需求,永遠不會清楚的知道最标準的答案時什麼,所以同樣以當前能夠給出的最佳産品方案作為理想态。再用策略推薦出的結果在所有推薦候選中是否為最佳結果、用戶行為指标作為發現問題的輔助手段。
注意:所有的理想态都是為階段性産品目标服務而服務的,随着産品的發展,理想态的定義也在進化甚至質變,比如從馬車到汽車的道理。
再比如滴滴:
剛開始做出租車,以司機的應答率作為核心指标,不太關心司機應答後的流程;後來做快車專車,有了更完整的使用環節,覆蓋更完整的出行流程,這時以訂單的成交率作為指标,監控用戶從叫車到目的地的完整閉環;接下來可能會往快速到達方向進步等。
再比如百度:
剛開始,緻力于用戶所搜索的每個關鍵詞都能有對應的結果;有了用戶行為的反饋之後,變會對一個用戶進行用戶畫像,從而滿足每一個人的每個搜索,緻力于提高每次搜索的滿意度。
2. 抽樣分析
正因為成本問題,時間成本、運算能力分析,使我們無法完全了解每個用戶,所以采用抽樣分析。樣本通常被稱為case。
(1)抽樣步驟:确定調研目标 → 确定抽樣對象 → 選擇抽樣方法 → 确定抽樣數量 → 樣本分析标注 → 整理彙總問題
調研目标決定了抽樣對象和抽樣方法,根據目标确定抽樣對象的維度(用戶、訂單等),抽樣方法有随機、等分等。
首先要明确調研的目标,幫助确定抽樣的對象的方式!!!
案例:分析“相關視頻”推薦策略的問題 → 抽取推薦視頻列表,看内容和排序是否合理
分析以上模塊紅廣告視頻推薦策略,如果抽取當前展現出來的廣告視頻進行抽樣分析,則會出現問題:隻能分析出當前展示的廣告的準确率,而不能分析出廣告的覆蓋程度,是否有其他适合展示的廣告的視頻下方未進行展示。而相關視頻則沒有覆蓋率的問題。
所以要确定正确的抽樣對象,同時滿足準确率和覆蓋率(召回),以上案例應該在有廣告展示的地方調研準确率,沒有廣告的地方調研覆蓋率。
(2)确定抽樣對象:通過一定規則篩選出的待分析的全量集合
不考慮成本肯定是全量調研,但是成本有限就需要抽樣。
篩選規則:
未達到核心指标(一定規則,比如隻需篩選當前版本的用戶而不需要篩選上一版本的用戶,或者可以代表一個用戶生命周期的用戶,比如有循環效應的産品,用戶每天的行為沒什麼差異,則選取一天的即可。有明顯時間效應的,周末和平時不一樣,則需要對一整周進行抽樣)
樣本類型:用戶個體、行為片段(用戶的行為動作session,翻頁、點贊、浏覽等,代表一個用戶帶着場景和需求在自家産品上的完整流程)、搜索詞(query,抽樣搜索詞調研滿足情況)、訂單(訂單的完成情況、訂單後的推薦等)
案例:滴滴訂單成交問題
取樣:全國一周内(明天的周末效應,取一周為一個周期)内所有未成交(未成交、差評重點關注)的訂單中抽樣。
案例:美團搜索問題
取樣:因為無法直接通過數字性指标精準篩選,所有隻能從一天的全量用戶session中抽樣,然後人為進行進一步篩選
(3)選擇抽樣方式:常用的抽樣方法是随機抽樣
随機抽樣:從N個單位中任意抽取n個,每個樣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适用于大多數場景.随機抽樣也有很多細分方法,不再贅述。
選擇抽樣數量:統計學角度,樣本數越大越好。
統計角度,樣本數量越高越好,結果的準确率就會越好,但是調研成本也會越高,所以調研成本是精度和成本的balance,有統計意義即可。
經驗值:一般問題:盡量使代表某個問題的樣本數量≥5,或者影響面≥3%即可。
樣本标注分析:對抽樣的case進行過逐一分析
人工對每個case進行分析,太過于細節,不再贅述
整理彙總問題:按照合理的邏輯框架進行整理彙總,普适
- 上下層級:總分關系
- 同層級之間:相互排斥不重疊,不遺漏
3. 優先級判斷
單位成本下的收益從大到小即優先級從高到底。
單位成本下的收益:ROL=項目收益/項目成本
當ROL相同時取絕對20天内收益絕對值更大的那個,同時兼顧影響面、惡劣程度、國家政策等(也就是較為常見的四象限判斷法)
計算方式:
- 項目收益:待解決問題影響面(調研結果直接得到,百分比)*解決後體驗提升程度(現階段與理想态的差距)*預期解決比例(由開發給出,解決之後可以解決到什麼程度)
- 項目成本:一般指研發成本和硬件等成本
優先級判斷很重要:直接決定後續的産品計劃
至此,階段性調研的方法論已全部完成。
作者:海燕是隻蠢貓,雙手伐孤木
本文由 @海燕是隻蠢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