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一生與鋼琴為伴,練習曲、前奏曲、奏鳴曲、諧谑曲、圓舞曲、夜曲、叙事曲、船歌、即興曲、瑪祖卡、波洛奈茲、協奏曲……他幾乎譜寫過所有形式的鋼琴作品,其中圓舞曲的創作集中于作曲家從15歲到37歲的22年之間,這幾乎穿越了他整個藝術生涯的始終。肖邦一共寫有二十一首圓舞曲,其中有編号的十四首(生前發表八首,遺作六首),其它沒有編号的七首均由後人陸續發現并整理出來。
衆所周知,肖邦的創作和他的時代、社會背景以及個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系。19世紀30年代初,社會動蕩迫使年輕的肖邦從華沙遷居至巴黎,環境變了,創作也就變了,他的圓舞曲創作也随之曆經了從“華沙時期”到“巴黎時期”的轉變。肖邦的圓舞曲不再是那些僅僅表達向往與憧憬的理想化作品,而是更深層次的以圓舞曲形式出現的抒情詩,這其中不僅充滿了優美、高貴和華麗的氣質,同時也融入了類似于瑪祖卡舞曲般濃郁的斯拉夫民族情緣。
魯賓斯坦說:“說到圓舞曲,很多人認為圓舞曲都是那些社交集會上的舞會音樂,但是肖邦的這些樂曲卻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圓舞曲就像他的前奏曲或者其他作品一樣豐富而多元,你不可能用某一種特定的形式去概述,也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有時你可以從中聽到一些約瑟夫·蘭納、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或者瓦爾德退費爾的影子,因為他的圓舞曲總是在不同風格中變換。這裡面既有傷感凄婉的詩,也有美好愛情的海誓山盟,還有那種絕望中的忏悔,所有這些情感都随着他生活的變遷迸發出來。最關鍵的是你千萬不要隻用一種概念去定義肖邦的這些圓舞曲,你最好先把每一首都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且要特别留意傾聽每一首作品中所要表達的内涵。然後把這些點都綜合起來,這樣,你就可以從一個側面品味到肖邦的一生。”
今天,不妨和小編一起來感受一下,魯賓斯坦手中的那個充滿了男性氣質的浪漫,卻不缺乏細膩的,散發着高貴氣息,溫暖抒情的肖邦。
第一首:《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作品18号
這首作品完成于1831年,是一首技巧高超、華麗、輝煌而熱烈的音樂會圓舞曲,舒曼說本曲是肖邦“身心都在跳動的圓舞曲”。
樂曲共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為急闆,以降E大調為主,一開始是4小節用同音反複的引子,節奏性很強,宛如号角齊鳴,帶有輝煌的色彩。緊接着出現的圓舞曲主題熱情奔放,充滿了生命活力。第二部分以降D大調為主,運用大跳的音程和導音式的半音上行等表現手法,旋律舒展暢達,表現了華麗明朗的色彩。第三部分同為降D大調,其中有大量休止符,使活潑的旋律帶有靈巧細膩的特點。第四部分在降G大調上,半音進行得音調甜美舒暢,溫柔抒情。第五部分又回到降E大調,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最後重現各主題片段,音樂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結束。這首作品是肖邦生前發表的第一首圓舞曲,也是最為輕快華麗的一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韋伯的《邀舞》,把人們帶進歡快的舞會場面。
第二首:《降A大調華麗圓舞曲》作品34-1号
肖邦作品34号中包含有3首《華麗圓舞曲》。這首圓舞曲由四段及序奏、尾聲組成,序奏速度很快,第一主題有回旋式的動感,第二段中仿佛能看到衣裙随着舞蹈團團掀起,第三主題雄壯威武,第四主題非常迷人,最後的尾聲是光輝而燦爛的。
第三首:《A小調華麗圓舞曲》作品34-2号
據肖邦的學生說,肖邦自稱這首圓舞曲為“憂郁圓舞曲”。
樂曲一開始即以像風笛吹奏似的低音長音為背景,在内聲部出現一首悠長的旋律。全曲在優雅的情形下隐藏着憂郁,并具有斯拉夫民族的民間風格。據說,肖邦在巴黎的樂譜店偶然碰見鋼琴家赫拉正在購買他的圓舞曲樂譜,肖邦問他最喜歡哪一首,赫拉回答:“都喜歡,但最喜歡這首A小調。”肖邦非常高興地表示“我也是”,并當即請鋼琴家共進午餐。
第四首:《F大調華麗圓舞曲》作品34-3号
此曲因為第三段旋律的各個音都使用了裝飾音,上升的形态很像小貓跳來跳去,就被後人命名為《小貓圓舞曲》。這是一首非常輕快活潑,充滿熱情的圓舞曲。在強有力的16小節序奏後,圓舞曲分做四段呈現,最後是尾聲。
第五首:《降A大調圓舞曲》作品42号
這首樂曲作于1840年,這時肖邦的圓舞曲寫作已經進入娴熟自如的成熟時期,更注重發揮鋼琴華麗的演奏技巧,有人認為這是肖邦圓舞曲中最傑出的作品。
樂曲在圓舞曲節奏音型的伴奏下,創造出許多性格各異的主題旋律,相互對比,就像一束五彩缤紛的鮮花。其中一個快速流動的華麗主題,先後出現六次,聽起來像一首回旋曲。在8小節持續音的序奏之後,呈示第一段的主旋律,這是用兩拍子的節奏,以三拍子的伴奏來組合而構成的。第二段是急速的運動,有燦爛而激動的沖動。第三段出現新的旋律,第四段是将新旋律以小調呈現。之後是這些旋律的反複,最後的尾聲被認為是肖邦圓舞曲中最優異的尾聲。
第六首:《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作品64-1号
肖邦的作品64号中也包括3首圓舞曲,這是作曲家在世時最後發表的圓舞曲。肖邦的情人喬治·桑養着一隻小狗,它經常喜歡飛快地旋轉着追逐自己的尾巴,喬治·桑請肖邦把小狗這個可愛的動作用音樂表現出來,于是就有了此曲。
樂曲篇幅短小精練,速度迅急,因而又被稱為《一分鐘圓舞曲》。4小節的引子之後,在圓舞曲節奏的伴奏下呈示帶有旋轉感的主題。這一旋轉的旋律線不斷反複,淋漓盡緻地表現了調皮的小狗團團旋轉的動态。接着,樂曲出現了甜美抒情的中間部主題,輕松而悠閑,最後再現旋轉不停的開頭部分。
第七首:《升C小調圓舞曲》作品64-2号
這是肖邦在去世前兩年創作的,隐含着他對生命的認識,并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其節奏近似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圓舞曲抒情詩,也是最能體現肖邦人格及民族性的圓舞曲。舒曼曾把肖邦的圓舞曲稱為“心靈的圓舞曲”,特别是對于這首樂曲而言真是再确切不過了。
樂曲為三段體式,樂曲一開始便流露出一絲憂傷,旋律中仍可體會到肖邦那輕柔、飄逸的性格特征,可見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終都沒有變。第二段為急速的連動,似滾珠落玉般晶瑩剔透,但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種華麗的風格,而是充滿着一種無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傾訴他孤寂的晚年生活。當時,久居異鄉、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無依無靠,其心情之憂郁可想而知。中段轉為降D大調,多少明朗了些,但是很快又出現郁悶的氣氛。在回旋連動過後,樂曲回到開頭的傷感旋律,最後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結束。
第八首:《降A大調圓舞曲》作品64-3号
這首圓舞曲由三段體構成,充滿了明朗的喜悅和祝福,旋律非常優美。樂曲中有多次轉調,這也是肖邦圓舞曲中很少見的由多調性構成的一首作品。第三段再現第一段,最後是短小的結尾。
第九首:《降A大調(離别)圓舞曲》作品69-1号
這首以“離别”為标題的圓舞曲背後有一段故事。1835年,肖邦從巴黎到德國德累斯頓時,邂逅了自己童年時代的好友瑪麗亞小姐。這時的瑪麗亞已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少女,不論是鋼琴、聲樂還是作曲,都具備很好的修養。他們追憶往事,不禁互相傾慕,産生了真摯的愛情。但因家庭的緣故,瑪麗亞最終還是拒絕了肖邦的求婚。離别時,肖邦為瑪麗亞寫下了這首圓舞曲,并在樂譜扉頁上親筆題了“離别”字樣,樂曲因此而得名。
為了回憶這段美好而甜蜜的往事,肖邦将它珍藏在身邊,在生前一直沒有發表此曲。樂曲的旋律優美,極富有魅力,同時帶有憂傷的回憶。樂曲采用三部曲式,降A大調,慢闆。從弱拍開始模進下行的主要主題,委婉深沉,如同一首情真意切的戀歌,蘊藏着無限的愛慕和思戀之情。這一甜蜜的旋律經發展漸漸變得富有激情,随後,在降E大調上呈示運用變音的半音進行和大跳音程後下行的曲調,使樂曲情緒更為激動,表現了肖邦對往事的深切懷念。中間部分轉回原調,奏出略含傷感的中間部主題。這個主題的旋律起伏較大,但仍保持着真誠的抒情特點,其婉轉如歌的曲調,使人感覺到離别的憂傷和悲涼。最後,樂曲簡單地再現第一部分,結束了這首纏綿悱恻的圓舞曲。
第十首:《B小調圓舞曲》作品69-2号
1829年,時年19歲的肖邦對巴黎還很生疏,思鄉的情緒彌漫在樂曲中,全曲到處出現傷感,有非常明顯的瑪祖卡風格。
第十一首:《降G大調圓舞曲》作品70-1号(遺作)
肖邦作品70号包括3首圓舞曲,這是演奏技巧很難的三首華麗小品。由三部曲式構成。
第十二首:《F小調圓舞曲》作品70-2号(遺作)
樂曲的構成較為單純,形式簡潔,旋律非常優美,其中又充滿了傷感。
第十三首:《降D大調圓舞曲》作品70-3号(遺作)
1829年10月3日,肖邦在給好友渥吉科夫斯基的信上說:“現在将我為思念情人于今晨寫成的圓舞曲送給你。請注意有記号的地方,此事除了你無人知道。如果我能為你彈奏這首新作品,真不知該有多麼愉快呀!”信中所說的情人,是肖邦年輕時在華沙的初戀情人康絲坦雅·格拉德科斯卡,所以這首樂曲中充滿了憧憬青春的甜蜜。
第十四首:《E小調圓舞曲》(遺作)
這是肖邦在1829年創作的圓舞曲,但在肖邦死後19年才出版。這首圓舞曲可以看作是“華麗”型圓舞曲的先驅,樂曲的尾聲尤為華麗。整曲采用三部曲式,8小節的引子非常優美,第一段由兩個旋律構成,中間段也是兩個旋律。
“最正宗的肖邦”魯賓斯坦曾在76歲時錄制了肖邦十四首圓舞曲,這版演奏溫暖、細膩、爐火純青,擁有着更高貴的氣質,更寬廣的胸懷。
* 更多唱片詳情請點擊公衆号後台菜單【古典天碟】
* 投稿方式:請點擊公衆号後台菜單【點我】-【樂迷投稿】
高逼格的音樂享受
你值得擁有~
點擊閱讀原文
你懂的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更多古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