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裡的小畫家
文本分析:
《雪地裡的小畫家》描寫了雪地裡一群“小畫家”畫畫的場景,是一首富有兒歌情趣又融彙了科普知識的兒歌。全詩語言淺顯易懂,排列整齊又錯落有緻,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首句“下雪啦”重複出現,旨在營造冬日雪景氛圍。可以想象,當小動物們看到雪後大地就像一張潔白的畫布時,興奮和喜悅的心情油然而生。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精确而又饒有趣味地描繪了4種小動物的足迹印在雪地裡的不同形狀。緊接着,以設問結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這一科學知識,又使得全詩擁有了别樣的想象空間。
教學目标:
1.認識“群、竹”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着”的字音;會寫“竹、牙”等5個字和橫折彎鈎1個筆畫。
2.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畫家”雪地作畫的快樂之情。
(3)學生自由練寫,組織展示評價,教師提醒學生在寫字時要正确握筆,姿勢正确,做到“三個一”。
2.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鈎,學生練寫,教師點評。
教師示範橫折彎鈎的寫法:先寫短橫,再向斜下寫豎,有點向左斜,最後向右側寫一個有弧度的鈎。鈎要小,彎要有弧度。
四、課堂回顧,作業設計
1.教師回顧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内容。
小結:今天這節課呀,我們學習了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和它們成了好朋友,還認識了一個新的筆畫——橫折彎鈎。通過學習,大家有沒有發現識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呢?隻要我們掌握了識字的訣竅,識字就變得容易多了。所以,再遇到不認識的字,老師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在課堂上一樣,開動你們的小腦瓜,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它們。
2.練習書寫生字“竹、牙、馬、用、幾”和筆畫橫折彎鈎。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課時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插圖,知道小動物腳印的不同形狀,了解青蛙冬眠的特點。
要點把握
知道小動物腳印的不同形狀;感受“小畫家”雪地作畫的快樂之情。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玩“認腳印”遊戲,複習生字。
教師出示一幅雪地圖,圖上有行人留下的幾個腳印,每個腳印裡分别寫有一個生字,它們分别是本課的10個會認字和“馬”這個會寫字。教師指名認腳印,讀對一個字音,其餘學生拍手三下;若全讀對,師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
談話導入。
二、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過渡:生字詞我們讀熟了,讀起課文來就更輕松了,不信你們試着讀讀課文。(學生自由讀)
1.提問:同學們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小畫家都有誰?(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把小動物的圖片貼在黑闆上: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2.個性化朗讀課文。
師:你們想不想當雪地裡的小畫家呢?(教師随機問學生是哪位小畫家)下雪啦,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
(生自由發言)
師:誰能用興奮、快樂的語氣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找4名學生分别扮演4名小畫家,一邊做動作,一邊有個性地朗讀課文。最後一句“睡着啦”要讀得輕柔,突出青蛙在冬眠)
師:哪位同學能把課文完整地讀一遍?(生有感情地朗讀)老師覺得你是我們班讀書最好的同學。你們服氣嗎?
生:不服。
師:誰敢向他挑戰?(抽幾名學生有感情地讀,其他學生評價)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讀第1句。說說天氣如何。(下雪了。)小動物們要在雪地畫畫,看到下雪心情會怎樣,(非常高興。)請帶着非常高興的語氣讀第一句話。
2.讀第2句。說說雪地裡有誰來了;(一群小畫家。)看圖說說“一群”是多少。(好幾個。)
3.讀第3句。
(1)提問:這群小畫家都有誰?它們各畫的是什麼?(這群小畫家有小雞、小鴨、小狗、小馬。小雞畫的是竹葉,小狗畫的是梅花,小鴨畫的是楓葉,小馬畫的是月牙。)
(2)出示竹葉、楓葉、梅花、月牙的實物或圖畫,逐一對照,認識它們的形狀。
(3)看插圖并與實物做比較,出示相關文字,說出名稱,再說說這些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的畫與實物像不像。
4.讀第4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我們畫畫用什麼。(我們要用鉛筆畫畫,再用蠟筆或水彩筆給畫上色。)這群小畫家是怎麼畫出這麼美的畫的呢?(讀第4句後回答:小畫家們不用顔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幾步就成一幅畫”是什麼意思?(這些小動物走過雪地,爪子踩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爪印,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再讀第4句。
5.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雞、鴨、狗、馬的爪子或蹄子,了解它們腳趾的不同形狀,質疑:
(1)這些小畫家都是用自己的腳在雪地上畫畫,為什麼畫出的畫不一樣呢?(小雞的爪子形狀像竹葉,小狗的爪子形狀像梅花,小鴨的腳趾之間有蹼連着,印出的腳印像楓葉,小馬的蹄子呈U字形,在雪地走過印出的蹄印像月牙。)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腳印的形狀?(生自由回答)
6.讀最後兩句話。前一句是個問句,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青蛙為什麼沒參加?)青蛙為什麼不到雪地上畫畫呢?(他在洞裡睡着啦。)青蛙為什麼躲在洞裡睡覺呢?(因為青蛙是一種冬眠的動物。教師簡介青蛙冬眠知識,然後要求學生用問答的語氣讀最後兩句)
7.提問:學習這篇課文之後,你增加了哪些知識?
(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腳趾不一樣;青蛙會冬眠。)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1.說一說:引導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2.唱一唱:教師事先将兒歌編成歌曲,讓學生跟着音樂節奏一起唱一唱。
3.畫一畫:動手畫,感知本課或學生知道的其他“小畫家”的作品。
預設: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内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重溫課文内容。
4.啟發學生思考:
(1)雪地裡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小貓畫梅花、小白鵝畫楓葉、毛驢畫月牙。)
(2)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蛇、狗熊、刺猬要冬眠。)
5.讀一讀。
小雞小雞怎樣叫?小雞小雞叽叽叽。小鴨小鴨怎樣叫?小鴨小鴨嘎嘎嘎。
小狗小狗怎樣叫?小狗小狗汪汪汪。小馬小馬怎樣跑?小馬小馬得得跑。
小雞小雞畫什麼?小雞小雞畫竹葉。小鴨小鴨畫什麼?小鴨小鴨畫楓葉。
小狗小狗畫什麼?小狗小狗畫梅花。小馬小馬畫什麼?小馬小馬畫月牙。
五、背誦課文,作業設計
1.準确、流利地背誦課文。(填空法)
下雪啦,( )!()來了一群( )。小雞畫( ),小狗畫( ),小鴨畫( ),小馬畫( )。不用()不用( ),幾步就成一幅( )。( )為什麼沒參加?它在( )睡着啦。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點撥引導,加強朗讀訓練(教學重點)
師: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再讀讀課文,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說一說?
生1:我喜歡“下雪啦,下雪啦”這句話,因為我覺得下雪不僅很美,在雪天,還可以和夥伴們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非常開心。
師:你說得真好,而且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老師也仿佛聽到了你們在雪地裡的歡笑聲。那你能不能用興奮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呢?
(配樂,生朗讀)
生2:我喜歡描寫小動物們在雪地裡畫畫的句子。你看,“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他們畫得多美呀!在這雪地裡,有竹葉、梅花、楓葉,還有天上的月牙,真是一幅豐富多彩的圖畫!
(配樂,生朗讀,師根據生的朗讀出示竹葉、梅花、楓葉、月牙圖)
生3:我喜歡“不用顔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句話。我們畫畫的時候,顔料和筆是不可缺少的材料。而這些小畫家真偉大,幾步就成一幅畫,我為他們感到自豪!
師:你的發言讓老師佩服,“偉大”一詞用得真棒!因為你用心讀書了,才會說得這樣好,大家為他的精彩表現鼓鼓掌。老師相信你會讀得很精彩。
(配樂,生朗讀)
生4:我喜歡“青蛙為什麼沒參加?它在洞裡睡着啦”這兩句話。青蛙在冬眠,它是為來年春天積蓄能量,準備為人類做更大的貢獻。
師:讓我們别驚動它,輕輕地讀讀這句話。
(配樂,生朗讀)
師:同學們,雪地裡的小畫家們太聰明了,他們的出現給這美麗的雪地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讓我們一起把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吧!
(配樂,生齊讀課文)
師:你們說得十分精彩,讀得也很優美,這麼美的句子如果記在心中,該有多好啊!你們願不願意背下來?大家試一試,好嗎?
賞析: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體驗和閱讀感受,強化感受性和體驗性。在這個片段中,絢麗多彩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學生構建了表達的氛圍。從學生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訓練。教師适時贊美學生,這種激勵性評價會給學生一個努力的目标,讓學生在成功後再創成功,從失敗中走向成功。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巧妙地運用評價手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反思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一首極具童趣、情趣的兒歌。兒歌把4種小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特征通過形象的比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讀文想景,讀文想物,并産生萌動。文中采用的修辭手法有多種,我多想學生快快長大,一股腦地傳授給他們,但他們還太小,不能拔苗助長,因此在比喻句的教學中,我這樣設計:先把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畫的“畫”逐一對照,再把畫換成課文中的文字,讓學生感受竹葉與小雞的爪子畫的畫的特點,為今後學習比喻句打下基礎,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這種圖文結合、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很切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