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進化論》、《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何以笙箫默》、《太陽的後裔》、《繼承者》……随着這些年愛情偶像劇的大火,愛情被年輕人的定義為應該是癡心不悔,由一而終。
所以很多的年輕男女在追求另一半的過程往往是棄而不舍的精神,認為堅持就一定能收獲愛情。于是對于棄而不舍的人,網絡上興起了很多貶義詞,如“備胎”、“舔狗”。
但一味的堅持就是對的嗎,那些追了很久才在一起的甜美愛情往往隻是個例而以,大多數人到最後隻是一場空。
有時候适當的放棄才能收獲完美的愛情,那什麼時候放棄才是正确的選擇。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放棄也是一門有藝術的學問,它不是教大家随随便便的放棄,而是教會大家有選擇性的放棄。
人為什麼善于苦苦堅持
1. 近在咫尺的勝利
當距離自己設定的目标非常接近時,往往人們會選擇再堅持一下。
符合“近在咫尺的勝利”有兩個要素:一是勝利的目标看得見,二是始終夠不着。這種“近在咫尺的勝利”之所以讓我們苦苦堅持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距離目标非常近,會讓我們誤判為事實上可以成功,而失去對未來理智的判斷,認為隻要繼續向前走,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你會繼續邁出第二步、第三步、第一千步……
例子:
這種心态常常會出現在賭博上,人們認為隻要堅持一下,下一盤就一定會赢。于是不停地賭,抱着下盤可以翻本的心态一直不放棄。
2、因堅持不懈而成功的先例起到示範作用
人們學習新的能力、技能,最快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模仿。
當我們從小長大,聽多了關于某些人因堅持不懈而成功的案例後,我們對于“堅持才能獲得成功”這一信念會越發堅定。
3、間接性有所得
什麼是間接性有所得,就是我們在追求目标的這一過程中,偶而有所收獲,但這種收獲卻沒有規律性的,于是你會認為既然有所收獲,那麼就堅持下去是不會錯的。
現實中,我們在追求一個人的時候,對方偶爾給到一點關心或者回應,這就是間接性有所得,它會加強人們堅持下去的動力。但人們往往迷失當中,最主要原因是這種不确定性,人們隻考慮到收獲,卻沒有深入了解這背後的原因,有可能對方隻是随性給到一點回應、有可能對方隻是因為一時孤單的情緒給予回應。
例子:
伯勒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将三隻饑餓的老鼠分别關在三個籠子裡。籠子裡都安裝了一個操縱杆裝置。
第一隻籠子裡的老鼠,每按一下操縱杆,就會有得到一粒糧食。很快,它掌握了這個規律,在籠子裡可以做其它想做的事。
第三隻籠子裡的老鼠,無論怎麼按壓操縱杆,都不會得到糧食。于是它也放棄再按壓操縱杆,轉而依靠其他方法尋找食物。
而第二隻籠子裡的老鼠遇到了真正的麻煩。當它按壓操縱杆,有時會得到一粒糧食,有時卻什麼也得不到。而這隻老鼠成為了三隻老鼠中永遠留在操縱杆旁的那隻,它心懷着希望,不斷按壓操縱杆,沮喪和獎勵的快感交替出現,不斷強化了它的信念——得到,是可能的,隻要我堅持不懈。
4、承諾升級
主要指,當我們操作一件事情的過程中,失敗的傾向出現時,我們往往更容易選擇堅持,并将原本的承諾升級。
例子:
很多人習慣睡前玩下手機,然後告訴自己幾點(比如11點)就睡,然後玩着玩着發現超過原先的目标(11點),于是重新定下目标再玩半個小時就去睡,重複着這種操作,直到意識到真的很晚了才放下設定的目标直接入睡。
5、沉沒成本悖論
這個詞來自于經濟學,主要描述當人們面對一項已投入大量資金卻出現了問題的投資時,他們如何做出是否繼續投資的決定時的狀況。
很多情況下,面對已投入的大量沉沒成本,人們會抱着“放棄意味着之前所有投入徹底損失”的想法,繼續投入更多。(炒股的人、賭博的人往往會出現這種心态)
這時,人們判斷的依據會從理性分析當下情勢作出取舍變成了以更多的投入去打撈已沉沒的成本。 同理,這一點用在追求對象上也适用,人們往往覺得如果現在放棄了,那麼之前投入的成本(吃飯、送禮物等)會付諸東流;另一方面會覺得過早放棄将來會後悔。
放棄的形式
當我們決定要放棄的時候,首先需要明白放棄是什麼,放棄有幾種形式,而我們怎麼樣才能找到内心所能接受且并不後悔的放棄形式。
1. 逃避式放棄
指的是人們面對某一事/物/人變得複雜、困難時,在堅持和放棄之間,總是不假思索直接采取放棄的方案。因為ta們沒有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直接選擇放棄,這就是逃避式放棄。
2、外歸因放棄
指的是人們在放棄時,給自己找一個看起來很有理的借口,讓放棄者不需要承擔因放棄帶來的任何責任的心理。
比如很多人在職場中,經常會頻繁跳槽,最大的借口就是之前的公司不好、老闆不好、工資低等等,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所以放棄是因為别人的原因。
但外歸因放棄不能促進個人獲得真正的成長及更多的快樂,相反更多的是在放棄之後努力收拾殘局(頻繁跳槽意味着頻繁找工作)。
3、威脅式放棄
它的表現形式在于用威脅方式來逼迫人放棄。
它常見在親密關系中,比如年齡大了父母的逼婚——“你不結婚是想氣死我們嗎?”
4、無交待式放棄
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負責任的放棄方式。常見于職場、戀愛當中,個人無緣無故的消失,沒給别人交待。
面對放棄,隻有肩負起選擇放棄相應而來的責任,将事件了結,一切才真正過去。
5、爆發式放棄
就是所謂“忍無可忍”的爆發那一型。
當涉及工作、愛情和生活時,它可能是對自我造成最大傷害的放棄形式,因為它完全是感情用事的反應,是無計劃性和無理性思考之下做出的決定。爆發式放棄往往在過後易産生自責、反複思考甚至追悔莫及的情緒。
以上五種放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最糟糕的一點在于它們無助于我們控制因放棄曾真心認為會帶給自己快樂的事情,所産生的情感決堤,真正的放棄方式是目标脫離。
目标脫離,會開辟出一條道路,鼓勵我們自己設定新目标,并舍棄妨礙新目标的舊目标。目标脫離需要我們要在認知、情感、動機及行為的四個方面同時做到對前目标的脫離。
如何做到有效的目标脫離一、認知脫離
把幹擾我們思考的因素從腦海中脫離出來,這一過種就認知脫離。可以理解為,當我們要放棄一件事時,我們是目的性放棄且準備好開啟新目标的一個過程。
我們可以通過現實來理解認知脫離:
當我們埋頭專注在做一件事情時,突然領導跑過來叫你先完成某一件事,這時候我們往往會将注意力放在之前未完成的事情上,而導緻領導叫你先完成的這件事無法全心專注的做好。這就是對前一件事未能做到認知脫離,未清楚當下的事情(領導交待的事)才是重要的。
反過來,當我們之前的事做好之後,領導過來叫你完成另一件事,這個時候,我們會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當下的事情,因為之前的事已經脫離了。
二、 情感脫離
日常生活中覺見放棄之後的表現是“愁眉苦臉”和“假裝開心”這兩種,因為我們未把感情從前目标脫離出來。
這一種現象很常常在情侶分手之後,一遇到跟前任有關的事就容易心情起波瀾,無法平靜處理兩人的關系。
情感脫離是讓放棄者有意識地感知前目标的喪失,然後調節因放棄之後引發的感受,而不是讓我們壓抑這種感受。情感脫離整個過程為辨别情緒(放棄時的感受) ——表達情緒 (理解當下的感受)——利用情緒做決策(調整好感受)。
三、動機脫離
從認知和情感上雙向調整好放棄心态,也可以理解為“重新開始”。
動機脫離要求我們積極脫離那些無法實現、無法滿足自身内心需要的目标。将我們的精力集中放在那些我們能夠達成的目标上。
這種現象投射在戀愛當中,表現為既然知道對方感情不在我們身上,那麼我們的堅持不僅是在做無畏之功,同時也是對ta人的一種困擾。我們可以轉移到能達成的目标上如事業、友情。
四、行為脫離
在經曆了以上三個步驟的思考工作之後, 我們需要做出行動。放棄不是口頭說說就可以,當然它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放棄非易事,尤其是放棄曾經讓你快樂的東西(特别愛的人)。
當内心做出放棄的決定之後,更重要的是敦促自己貫徹執行,别在回頭做已放棄的目标有關的事。可以采用自我監督或拜托身邊的親友監督執行,并在每一次動搖時都堅定地說服自己。
【結語】
一味堅持那些無法完成的目标,會讓人容易迷失在其中,就像在戀愛中一樣,明明對方情感不在我們身上,卻總想着用堅持來感動對方,往往最後還是一場空。
當我們清醒的認知目标之後,做出取舍才是正确的行為,這時候的放棄并不是逃避,而是為了開啟更美好的新目标。
作者簡介:阿松,一隻90後單身狗。
心理咨詢師、資深電商運營、自媒體寫作者,願我的文字能讓你有所收獲。
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