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月經是可以反應疾病的一面鏡子。一般情況下,月經周期約28天至35天,不過這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女性的身體素質、營養狀況和環境不一樣,月經周期也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女性月經周期僅21天,有的女性月經周期達到35天以上,哪一種對身體更不好呢?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月經提前和延遲,一般月經周期在21~35天,若是在此範圍内就是正常的。在這種正常的節奏下,如果月經比以前提前7天以上,才被判斷為月經提前;月經比以前延遲了7天以上,這被判斷為月經延遲。
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有很多種原因,例如:精神狀态、避孕手段和某些疾病等。無論是月經提前還是延遲都不好,還需進一步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排查疾病。
1、異常出血
患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内膜息肉以及癌變等,常常因為出血量以及月經量增多,誤認為是月經提前了。這種情況下應觀察經血的顔色和質地,看看身體是否有其他變化,陰道出血不規則、出血持續時間以及間隔又不固定,說明是異常出血。
2、懷孕
正處于育齡期的女性,有過夫妻生活,月經推遲需警惕懷孕。不妨用驗孕棒來自測,又或是抽血化驗HCG。
3、體重變化大
體重突然下降或增加都會擾亂月經周期。脂肪組織除了能儲存能量外,而且也有内分泌功能,可參與性激素代謝,刺激雌性激素生成。若體内脂肪含量太少,那麼雌性激素合成量也會有所減少,使得月經推遲;體脂率太高,易造成内分泌失調,同樣也會讓月經推遲。
4、内分泌疾病
患有甲亢或甲減,慢性肝病或肺結核,還有多囊以及卵巢早衰,卵巢腫瘤以及腎上腺腫瘤等都會擾亂内分泌功能,擾亂月經規律,使得月經提前或推遲。
1、月經量增多或減少
通常一次月經周期排出的經血量達到20~60毫升,大于80毫升這被判斷為月經量過多,這常見于子宮内膜息肉或過度增生。不足5毫升判斷為月經量少,常見于宮腔疾病,通常是宮腔粘連所引起的。
2、月經顔色異常
通常經血呈現暗紅色,若顔色異常往往伴有血塊,還需高度懷疑子宮内膜疾病,及早去醫院做陰道B超檢查來明确病因。
3、月經時間
通常月經持續2~8天,若月經1~2天就走幹淨或持續一周以上仍然淋漓不盡,要麼是宮頸疾病,要麼是激素發生改變。
4、散發出異味
若是經血散發出血腥味,如果味道比較濃烈,持續時間長,極有可能是女性特有器官菌群改變造成的。
首先要調整月經周期,可以口服短效避孕藥或是激素藥物來調整經期規律性。
其次要戒掉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熬夜,、吸煙酗酒、過度肥胖等等,盡早戒掉這些不良習慣不僅可以使得經期規律,還有益于身體健康。
若是絕經時間提早導緻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激素藥物來調整身體。
總而言之,月經提前或推遲一個星期以上,先考慮最近的飲食、體重以及運動、情緒和作息等,養成規律的生活方式,不要熬夜,學會放松,每天堅持1到2個小時的運動。若是這個問題持續三個月經周期以上,仍然無法改善,還需及早去醫院做檢查,排查疾病。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