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沒有生孩子的時候,我總以為生了孩子之後,會天天等着寶寶醒來陪寶寶玩個不停,但是等真的做了媽媽之後,才發現我每天竟然都在“等屎”。
我是那種要把廁所刷三遍的人,潔癖很嚴重,但是有了寶寶之後,我的潔癖跟消失了一樣,我不僅等着寶寶拉粑粑,還要等寶寶拉完粑粑視若珍寶的再觀察一番,沒有問題了再丢掉。
以前很不理解,覺得很不雅觀,但是自從自己當了媽媽,這些不文雅的事情就變成了日常話題,才知道隻要寶寶的健康有了保障,“等屎”算什麼呢?
因為作為成人,對吃喝拉撒睡是有一定的認知的,所以當要照顧寶寶的時候,就會從自己的生活中進行反思總結,然後再運用到寶寶的養育過程中,讓寶寶吃好喝好睡好是比較容易辦到的,但是拉撒就是需要寶媽格外注意的了。
寶寶吃到進到肚子裡的東西大多是用于生長發育的,但是不能消化的東西以及消化後産生的廢棄物,就會通過大小便或者放屁有規律的排出來,小便或者放屁都算是比較正常的,唯獨是拉粑粑,就很不好說了,如果寶寶一天或者兩天不拉屎,寶媽就會格外抑郁。
正常情況下,寶寶第一次便便是在出生24時左右排出來的,是一種粘稠、柏油狀的便便,這些都是出生前積累的便便,稱之為胎便。寶寶一般會在一周内排完體内的胎便,之後便會排出真正的粑粑,這時候寶媽就需要将注意力轉移到寶寶在正常排便的規律上來。
寶寶排便便的規律:三個月的寶寶因為消化系統和腸胃發育還不完善,不管是吃的母乳還是配方奶,都不能完全的吸收,大便規律是不太明顯的,有的寶寶一天排4~5次,有的寶寶排7~8次,極個别的寶寶甚至會排10次左右。
如果寶媽不知道寶寶一天排便多少次是正常的,教寶媽們一個判斷的經驗:任何時候,如果寶寶的便便逐漸越來越稀,或者排便的頻率超過喂奶的頻率,就去尋求醫生的幫助。
有時候寶寶的便便排的比較快而急,但其實是健康的,這稱之為生理性腹瀉,隻要寶寶的平日的食量是正常的、精神狀态比較好、粑粑的顔色是黃色就不用擔心。
等到寶寶三個月後,腸胃功能和消化系統發育的也就比較完善了,寶寶的大便也開始規律了,基本上是一天1次到2次。
對寶寶的大便規律有所研究之後,就需要對寶寶的粑粑的顔色、形态、味道有所了解,因為從寶寶身體裡排出來的東西也是反映寶寶是否健康的信号哦。
寶寶便便的形态、顔色及味道:
1、胎便:前面有提到寶寶的胎便會在出生後24小時左右排出,是粘稠、柏油狀的黑色便便,一周内會排完。不過需要注意一點,有些寶寶在出生前就已經排胎便了,和羊水混在一起,出生後需要密切觀察,确保胎便沒有進入肺部。
2、過渡便:寶寶出生後,随着吃母乳或配方奶,排完胎便後,會看到寶寶的粑粑變成褐色,這就是過渡便。
3、母乳喂養的便便:若寶寶是純母乳喂養,芥末黃是最理想的便便顔色。另外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母乳喂養的寶寶的不會有硬粑粑的情況,也不會有明顯的臭味,有時候還會呈現小顆粒狀,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4、人工喂養的便便:若是人工喂養,粑粑理想中的顔色是點一點綠的黃褐色,比較粗糙幹燥一些,但是隻要不難排出就沒關系,略微帶有一些酸臭味。
以上是在正常情況下的便便形态、顔色以及味道。但是寶寶并不能保證一直是正常的便便,以下不正常的便便形态也需要寶媽有所注意。
不正常的便便:1、羊便
羊便也就是寶寶便秘,更容易發生在人工喂養的情況下。判斷寶寶便秘的一整個重要指标是:大便是否硬結、呈顆粒狀。這就是說明寶寶便秘了,需要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建議奶粉中含有膳食纖維。
2、油珠型便便
這類便便在尿不濕上就像油珠一樣滑動,呈現淡黃色液體、量多且發亮,也是多發生在喝配方奶的寶寶身上,多半是因為寶寶的配方奶中脂肪過多。
3、蛋花湯樣便便
蛋花湯樣便便,顧名思義就是水分多、便便少,呈現黃色,出現這類便便最大的可能是寶寶有病毒性腸炎,多發生在4個月後的寶寶,同時伴随食欲不振、體重增長緩慢。如果有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
4、豆腐渣便便
若寶寶的大便稀、呈現黃綠色并且帶有粘液,呈現出豆腐渣的形态,可能是黴菌性腸炎,患有黴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寶寶口腔兩側和舌頭黏膜上有一些白色的斑點,像是奶塊凝結在口腔裡,用棉簽去刮,不是奶塊,被刮的地方一片通紅),如果寶寶有上述的症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若寶寶的拉的粑粑出現這四種不正常的形态,就需要寶媽多加注意,如果是疾病原因,就趕快帶寶寶去就醫,千萬不可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