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每家都有一個老秤杆子,現在電子稱很普及,可老人還是習慣用秤杆子稱斤兩。秤杆子可以說是“國粹”,不過如今秤杆這樣的物件用的越來越少,認識秤杆的年輕人也不多了。
秤杆子簡單又實用,在中國已經用了上千年。秤杆子由三部分組成,秤杆,秤砣,提鈕鈎子。老的秤杆子的刻度很有意思一共有十六顆星,包括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另外加上福、壽、祿三星。也是為了告誡商人做買賣要實誠,缺斤短兩的話會缺福減壽。
以前老秤杆子沒見過,現在農村用的秤杆都是經過改革厚的,都是十兩為一斤。在一個秤杆子上有兩種稱花,靠近鈎子的提子是公斤稱,離得鈎子遠的是市斤稱。公斤稱打的斤數多,而市斤稱的打的斤數少更細微。農村的大集上還時會看到用秤杆子稱量做買賣,這樣的方式更有人情味。賣家把挑好的東西稱一下喊一嘴“打的高高的”,顯示出自己做買賣的實在。買家看到挑高的秤杆子也樂意,認為得到了不小的實惠。農村人做生意都這樣,沒有太精密稱量,也不隻圖金錢的來往,更是人之間的一次交流。
除了普通人家用的秤,農村裡也有一些大秤杆子。早先家裡賣糧食的時候就用的這樣的大秤杆子,最多能打500斤,專門用來稱一些重物,需要兩個人擡着用。大秤杆子的精度差,往往會差一些斤兩,基本上都是四舍五入的均衡。在藥店金行等需要精密稱量的地方,也有金屬做的小秤叫做“戥子”,據說精密的“戥子”能精确到“厘”,相當于今天的31.25毫克。(古代計量單位16進制,分别為斤、兩、錢、分、厘、毫)
農村還保留了許多用秤的習俗,在立夏的時候會給孩子稱體重。都說稱了體重不會瘦,而且無病纏身,這大人對于小孩健康成長的期盼。在以前結婚的時候要用紅秤來挑蓋頭的規矩,表示稱心如意,也是取“秤和稱”的諧音。
現在農村秤杆子雖然還能使用,但大部分已經面臨着淘汰。秤杆子雖然使用方便,但制作簡單容易造假,經常被一些無良的商人利用,造成了一些“大小稱”的問題,用了幾千年的秤杆子終究抵不過某些人的自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