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卷八・唐文“韓愈19卷”賞析
全唐詩 《共計900卷》(340——342卷)(韓愈大全1)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诏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隐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唐詩名篇賞析(61—80卷)孟浩然19篇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轾。
柳宗元《永州八記》全文閱讀
全唐詩 《共計900卷》(352——354卷)柳宗元大全
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捕蛇者說》
全唐詩 《共計900卷》(348——351卷)陳羽 歐陽詹 柳宗元大全1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永州八記》(原文及譯文)全文閱讀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唐詩名篇賞析(701—720卷)元稹11卷 賈島5卷 崔郊 裴潾 楊敬之
全唐詩 《共計900卷》(395——400卷)元稹大全1
全唐詩 《共計900卷》(401——406卷)元稹大全2
全唐詩 《共計900卷》(407——412卷)元稹大全3
全唐詩 《共計900卷》(413——418卷)元稹大全4
全唐詩 《共計900卷》(419——423卷)元稹大全5
李賀(後世稱李昌谷,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有“詩鬼”之稱,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并稱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隐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共246篇詩文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内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詩鬼”長吉體詩歌開創者李賀 詩詞150卷: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賀詩文賞析
唐詩名篇賞析(761—780卷)鬼仙李賀15卷 盧仝2卷 劉叉2卷 徐凝
唐詩名篇賞析(741—760卷)鬼仙李賀17卷 李德裕3卷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四傑”之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骈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86篇詩文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即能寫文章,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顔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文學成就是骈文。
“詩傑”初唐四傑王勃詩文全集賞析
唐代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 王勃《滕王閣》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嶽沙門,湖南長沙甯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全唐詩—共計900卷》(839——841卷)唐末著名詩僧《齊己》
《全唐詩—共計900卷》(842——844卷)唐末著名詩僧《齊己》
《全唐詩—共計900卷》(845——847卷)唐末著名詩僧《齊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