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通過逐一分析漢代畫像石史料,證明古代人們是很注重“左右衽”區别的,而且深衣制在結構上已經基本上排除了左衽的可能。漢服堅持右衽,就是堅持曆史真實和文化傳統。
漢服體系中以“右衽”為本質特征,去掉殓服等特定用途的服飾,漢服遵守右衽的規則,這本來是早已論證過無數遍的基本文史知識。但是目前有人用漢畫像石中的一些“左衽”現象來試圖論證漢代的人們也普遍穿着左衽,從而論證“漢服左右衽均可”的論調。
用漢畫像石史料來論證“漢服不需要區分左右衽”,本質上是屬于既不懂漢畫像石藝術,又不懂服飾結構,屬于典型的膚淺言論。但是此論頗具迷惑性,鑒于此,本文将漢畫像石史料中能找到的所有涉及“左衽”現象的材料進行了逐一分析,從論據角度來證明,漢畫像石的“左衽”現象僅為對稱構圖所需,并非當時社會生活服飾的真實反映。
所謂漢畫像石,簡單地說,就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裝飾石刻壁畫。從本質上說,漢畫像石是一種祭祀性喪葬藝術。從時間上跨越西漢、東漢,一直到魏晉。從分布區域來看遍布山東、河南、四川等。
目前出土的漢畫像石圖片極為龐大,本文盡可能地把涉及到“左衽”現象的圖案進行了搜集,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明确了胡人身份的“左衽”,一部分是非胡人身份的“左衽”現象。
朱浒在博士學位論文《漢畫像胡人圖像研究》中叙述胡人左衽的服飾。
那麼非胡人身份的“左衽”現象該如何解釋呢?
本文認為,非胡人身份的“左衽”現象是漢畫像石的對稱構圖需要,并非反映當時社會人們普遍穿左衽。
從上圖來看,人物面向人物右方的,衣服為右衽;而人物面向人物左方的,衣服為左衽。如果當時社會是左右衽均可,那麼為何偏偏衣襟同一閉合方向的人都面向同一個方向?現實中哪裡有這樣奇怪的規定?人臉的朝向與衣襟方向一一對應,這分明是構圖上的對稱需要,哪裡是反映當時人左右衽不分?
孤證難立,這幅圖同樣證明了左右衽乃構圖對稱需要。人物面向人物右方的,衣服為右衽;而人物面向人物左方的,衣服為左衽。
這幅出土于四川大邑的圖像,同樣遵守構圖規律,坐着的主賓面朝人物左方,則穿左衽,而跳舞的舞女,面向的是人物的右方,則穿右衽。
這幅圖上5個人,面朝人物左方的2個人穿左衽,面朝人物右方的3個人穿右衽。
這幅圖上能夠分辨出來的人物,都遵循這一規則。
這三幅圖是一組圖,遵循的也是左右對稱的構圖規律。
這幅圖整體遵循左右對稱的構圖規則,但是中間有一個人物是反例,這也是本文在漢畫像石圖案中找到的唯一的一個明顯的反例。不過漢畫像石并非工業标準,在衆多人物中,有一個圖像畫錯,似乎也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問題。單憑這幅圖中這樣一個反例,是不足以推翻漢畫像石左右衽是構圖需要,也不能證明漢代人普遍流行穿左衽的。
這幅圖符合整體規則,稍微有點不同在于,中間跳舞的兩個人,人物面朝人物左方的,穿的是左衽,而人物面向人物右方的,則穿的是右衽。但是依舊符合對稱構圖的規律。
這幅圖也是稍微有點不同,人物面朝人物左方的,穿的是左衽,而人物面向人物右方的,則穿的是右衽。有的是人物朝向于衣服衣襟閉合方向同樣方向,有的是相反方向,這說明在構圖上,隻要方向是對稱就可以了。畢竟漢代沒有工業化标準,工匠隻需要遵守畫像石的一般構圖規則即可。
方向相反的還有這幅圖,兩名舞者穿着同樣款式的水袖舞衣,分處建鼓的左右,而衣襟剛好相反,同樣看得出對稱的意圖。
除了為了構圖對稱之外,這幅圖告訴我們,日神穿右衽、月神穿左衽,取其陰陽之意。漢代已經流行五行陰陽之說,月神屬極陰之神,人格化之後穿左衽,也是理所應當。由此可見,左衽在文化含義中有“陰性”的屬性,這是我們今天特别需要注意的。
不僅是從構圖上可以看出漢代人嚴格對稱規則,并不是真的穿左衽。而且從漢代服飾的結構來看,也明顯不可能是左衽。
這幅圖的執刀武士,從衣服下裳部分來看,明顯穿的是深衣,如果真的穿的是左衽,從結構上看,這個深衣的續衽部分是無法做到的,隻能解釋為畫工将右衽強行畫成左衽,但是因為現實中人們穿的是右衽,畫工隻是把上衣部分的領襟閉合方向更改了,而下裳部分卻依然保留右向的方向。
對比正确服飾結構的武士圖,很明顯看得出“左衽”根本不符合現實,僅僅是為了構圖需要而強行改了領襟閉合方向,其它地方都沒有更改。
出土于河南周口
這幅圖反映了正确的繞襟方向的深衣結構。
這是漢代武士正常的穿着。
對比漢代出土的深衣實物,可以看得更加仔細。
深衣制是上下連在一起的,結構相對複雜,左右衽并不是簡單地更改方向就可以。
這幅圖看得更加仔細,下裳部分明顯有一道繞襟的結構線,而且明顯是從左邊纏繞到右腰上,背後還有一個疑似圭角的三角飾片,這種服裝結構,無論如何都應該是右衽的深衣,而非左衽。因為稍微有點空間想象能力或者做過衣服的人就知道,按照圖上的畫法,上面部分往左覆蓋,下面部分往右覆蓋,還要上下連在一起,這個在現實中是做不出來的。
請問,這樣的所謂的“左衽”圖,怎麼能夠拿來證明漢代人普遍流行穿左衽?
綜上所述,漢畫像石圖像上呈現的“左衽”不過是左右對稱的構圖需要,且規律是與人物朝向的方向相一緻或相反;在描繪神靈世界時,“左衽”有陰陽文化中“陰性”的屬性;漢代普遍流行的是上下連在一起的深衣結構服飾,從現實中來看,畫像中的左衽是做不出來的。續衽鈎邊還有下裳繞襟圭角交輸等複雜結構……相當于全部都要反過來,這對于漢代人(不僅僅是漢代)來說,在純家庭手工制作、無時裝設計思潮的社會背景下,讓普通民衆去鏡像地做一個與日常服飾相反的服飾,完全不合情理。本文的結論是:深衣制在結構上就已經基本上排除了左衽的可能。
左衽非漢服,漢服需要遵守右衽的基本特征。這是我們今天反複強調的一個基本常識。但是依然有人拿着似是而非的材料,宣傳稀奇古怪的謬論,希望從事漢服事業的人們,能夠分辨真僞、判斷是非,堅持曆史真實,堅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附記:
漢服堅持右衽,不等于漢服壟斷了右衽,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特征之一是戴眼鏡,不等于其他人就不能戴眼鏡了。所以左衽非漢服,僅僅隻是說明以下兩個問題:
1、漢服堅持右衽為基本特征、本質特征之一;
2、漢服并未壟斷右衽這個服飾元素,其他類别的服飾文化可以自由選擇左衽右衽;
3、左衽非漢服,并不能推導出其他類别的服飾就隻能左衽。
這是最基本的邏輯,請讀者慎思明辨。
因此拿着其他民族穿右衽服飾來證明漢服不分左右衽,是很荒謬的做法。
再附記:還有,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的漢服體系堅持右衽這個服飾特征,是基于“民族”、“傳統”的服飾文化,跟左撇子、個體的喜好、時代潮流無關。總結了一下左衽出現的原因:1、其他民族的服飾(比如西域服裝);2、受到其他民族服飾影響;3、死亡喪葬觀念;4、藝術創作對稱構圖需要;5、中國古代陰陽觀念;6、某一些朝代的易服政策;7、宗法制男尊女卑;8、指代文明淪喪等抽象含義……其實以上原因都能歸結為死亡毀滅陰性淪喪等消極負面意義。右衽最初是因為生産生活原因,後來才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傳統,綿延貫穿了數千年。活人穿左衽的現象,背後一定有着深刻的複雜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需要具體分析,不同時代原因不同。
任何時代的人,一個人的身份與所穿的服飾類别不能簡單粗暴地直接對應。沒有任何道理認為“漢族人穿的衣服隻能是漢服”,更沒有任何道理認為“漢族人穿過了的衣服就自動歸納到漢服類别”。按照這種荒謬邏輯,今天中國人都穿西裝,那麼今天穿西裝的人身份就自動變成了西方人?或者西裝就自動變成中國的服飾了?
服飾是可以穿脫的!服飾是可以穿脫的!服飾是可以穿脫的!
重要事情說三遍!
衣服可以任意穿脫,唯有附着在衣服上的民族傳統文化不可以任意改變!
曆史上某些情境下,漢族人也許穿了左衽服飾,那又怎麼樣?那隻能證明漢族人穿了非本民族傳統的服飾而已。誰規定了一個人隻能穿本民族傳統服飾呢?我們的祖先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個性和意願,不是臉譜化的NPC!非此即彼的刻闆印象非常可怕啊!
因為部分漢族人偶爾穿了非本民族傳統服飾,所以就全盤推翻漢民族傳統服飾固有的文化傳統——請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荒謬邏輯?
因為部分中國人吃了西餐用了刀叉,所以就由此全盤推翻中國飲食文化中餐具的文化傳統?——難道就一點都不覺得這種“推理”非常荒謬嗎?
曆史現象并不簡單,需要我們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表及裡地分析曆史背景和實際原因。不能簡單地因為看到了有“左衽”現象,就不假思索地直接認定當時先民不分左右衽,更不能推斷出“漢服左右衽均可”的結論。
再再附記:上一篇推文《容像穿左衽?漢服未必右衽?“特殊需要”罷了!》出來後,收到一些反饋意見,反對者基本上都是道德綁架和空泛的講“我覺得、我以為”,通篇都是“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但是對《容像穿左衽?漢服未必右衽?“特殊需要”罷了!》一文中的具體論點和論據,沒有一點點的辨析和辯駁。請認為本文觀點不對的,直接用具體史料來辯論,不要道德綁架、大扣帽子,也不要空談“我覺得”“我認為”,大談特談“要尊重曆史”,但是本文拿出了史實、拿出了文史背景,又拒絕承認。吃大米、講道理,本文并不認為自己一定占據了真理,但是希望所有反對者,在反駁的時候,做到以下3點:
1、首先要拿出具體的、靠譜的史實材料;
2、請自己先對自己拿出的材料進行背景分析,先把相關的文史知識捋清楚了再說。不要逮着一張圖片就開始大驚小怪。
3、把自己要表達的觀點理清楚,以及自己的材料要支撐住自己的觀點。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畫像石全集》、《中國畫像磚全集》、《中國漢畫像拓片精品集》、《中國漢畫造型藝術圖典》、《漢畫總錄》、《臨沂漢畫像石》等。
文案:現代漢服
美工:商君
編輯:小紫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代漢服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