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舊名暹羅,是位于東南亞的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因為是君主立憲,國王仍然是泰國的君主,并享有衆多頭銜和特權。
泰國現任國王是瑪哈·哇集拉隆功,他于2016年接過了前任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權杖。
瑪哈·哇集拉隆功
在泰國曆史上,有五位非常傑出的國王,他們被人們合稱為“五大帝”,分别是:蘭甘亨大帝、烏通大帝、納黎萱大帝、達信大帝、朱拉隆功大帝。
其中,納黎萱大帝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君主,相傳泰拳就是由他所創,而泰國的建軍節也與他領導的一場事關泰國國運的戰役有關。
這就是發生于1593年1月18的廓沙拉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納黎萱大帝乘坐一頭發情的戰象沖入敵陣并被團團包圍,但他随後創造了世界戰争史上的一段傳奇。
廓沙拉戰役
一、戰象之國在古代戰争中,人們大多騎馬征戰,而對大象的使用并不多。
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大象的地理分布并不如馬廣泛;二是大象極其怕火,所以它們對己方的傷害有可能會更大。
所以,在古代戰争中,“火攻”是擊退象軍的最有利手段。
但是,這并不代表大象就不适用于戰争,隻要訓練有素、戰法得當,象軍仍然能夠發揮其巨大的威力。
象軍
泰國自古就是亞洲産象最多的國家之一,素有“大象之邦”的美譽。泰國人也将大象視為吉祥的象征,奉其為國寶和瑞獸。
因為體格龐大又充滿靈性,大象如同戰馬一樣,也被泰國人用于沖鋒陷陣。一些武功高強的君主或武将,一般都以戰象作為自己的坐騎。
這些戰象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其背上一般安裝有木轎,并配有華蓋等裝飾物。
在作戰時,武将們坐在木轎之中指揮戰鬥,後面則配有禦象師負責操縱戰象。
戰象
在當時的戰争中,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如果雙方戰将乘坐戰象一對一單挑,其他人是不允許助戰的,如果一方敗走或者當場陣亡,那麼他的部隊将自動認輸或前線撤退。
在泰國曆史上,有幾次著名的戰役都與大象有關,甚至有泰國曆史學家說:如果沒有大象,泰國的曆史可能要重寫。
二、廓沙拉之戰泰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場象戰,是發生于1592廓沙拉戰役。
當時,緬甸王子、副王敏基蘇瓦起傾國之兵進攻泰國,正在進攻柬埔寨的納黎萱大帝被迫回師,與緬甸軍激戰于廓沙拉。
公元1592年1月18日的中午,納黎萱大帝率領皇家衛隊向緬甸軍發動了沖鋒。
納黎萱大帝
當時,納黎萱大帝所乘的禦用戰象正處于發情期,性情十分暴烈,它載着泰國國王橫沖直撞,一路沖進了緬甸軍陣之中。
當時,由于戰場上塵土飛揚,煙塵彌漫,就連皇家衛隊都看不清他們的國王去往何處。
而等到戰象停止了沖鋒,戰場上塵埃落定之後,納黎萱大帝才發現自己的戰象沖得過猛,已經陷入到了緬甸軍的團團包圍之中。
更要命的是,他背後的 禦象師也已經被敵軍刺中死于戰象之下。
在這樣的危急時刻,納黎萱大帝并沒有驚慌失措,他敏銳的觀察到,緬軍統帥敏基蘇瓦正在不遠處的一棵大樹之下觀戰。
納黎萱大帝
于是,他機智的朝緬軍統帥大喊:“你處處效仿曆史上的勇武帝王,敢不敢過來跟我單挑比試比試?”
敏基蘇瓦果然中了激将法,他立即驅趕着自己的戰象與納黎萱大帝單挑。
兩頭戰象互相沖撞挑刺,象背上泰王與緬甸王子用兵刃互相砍殺。而按照規矩,其他緬軍則不能助戰。
幾個回合之後,納黎萱大帝抓住時機,利用坐下戰象将對方戰象的頭挑得高高揚起之際,一刀将失去平衡的緬甸王子砍于象下。
緬軍看到主帥陣亡,皆無心戀戰,于是紛紛撤退。緬甸第六次入侵泰國的戰争也以失敗而告終。
象戰
三、泰國建軍日戰後,為了紀念這次因為象戰而赢得的勝利,納黎萱大帝宣布建立一座“象戰紀念塔”。
這座塔曆經幾百年,最終慢慢倒塌。1952年,當地又重新修繕了紀念塔,并且在旁邊澆鑄了一座塑像。
這座塑像正是當年納黎萱大帝手持長刀乘坐戰象與敵軍作戰的飒爽英姿。
納黎萱大帝
1953年,泰國又将納黎萱大帝取得廓沙拉之戰的日子定為建軍節。
面對絕境,以一己之力扭轉戰局,這種橋段或許隻發生于小說演義或現在的體育比賽賽場上,但廓沙拉之戰和那位神勇機智的泰王,給世界戰争史提供了一個生動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