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冬天下雨會打雷嗎?
冬天下雨會打雷嗎?
更新时间:2025-02-04 03:03:18

冬天下雨會打雷嗎?冬天也會打雷,隻是打雷現象很少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冬天下雨會打雷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天下雨會打雷嗎?(冬天下雨會出現打雷嗎)1

冬天下雨會打雷嗎

冬天也會打雷,隻是打雷現象很少。

雷暴一般出現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地面從陽光中得到大量的熱,然後加熱低層空氣。大氣上冷下熱的結構給空氣儲存對流能量。一旦大氣層中出現某種觸動因素,空氣就會開始上下運動。水汽升到高空後會凍結成冰晶,不斷增長直到重得氣流托不住,掉下來。

水滴和冰晶粒子在運動激烈的雲裡會不斷出現各種接觸和摩擦産生靜電。一般認為,小水滴粒子通常帶正電荷,其他大粒子帶負電荷。氣流和重力作用最終讓正負電出現明顯的分離。如果這個過程持續發展,雲塊就像插了充電器,最終電勢大到能穿透正負極之間的空氣,一瞬間劇烈放電,響起雷聲。

到了冬天,太陽輻射提供的能量減弱。當高緯地區冷空氣沖過來時,整個大氣都變得又冷又幹,空氣中的水分受冷凝華然後再生長成雪片慢慢降到地面。但如果入冬以後,天氣還是較熱,低層大氣還有足夠的水汽,那麼冷空氣來臨時,大氣就有了冷熱對比,可以存儲能量。暖空氣被擡升産生對流,裡面的水汽雖然不如夏天豐富,但也足以開始充電過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那個“冬雷夜”會出現“似雪似冰沙”的霰,因為霰一般産生在強烈擾動的冷雲中。冬天打雷,說明大氣能産生足夠的不穩定和水汽。潮濕的空氣能促進降雪,所以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一說。

“冬雷”這種罕見的天氣現象是氣候變化的信号嗎?其實,氣候是一個很大範圍很長時間的整體特征,不能由一兩次特殊天氣現象決定。今年11月全國很多地區出現冬雷和降雪,主要是北半球中高緯的大氣環流的突然調整引起的。在中高緯地區上空有着全年存在的西風帶環流,把空氣不間斷地從上遊輸送到我國。大氣環流比較平直時,南北運動比較少,高緯冷空氣不容易影響到我國。當環流出現大“波浪” 時,大氣先繞到北部高緯寒冷地區再繞到我國,就把冷空氣帶了過來。最近的情況就是大氣環流突然出現南北分量,把大量冷空氣帶到之前一直被暖濕空氣控制的地方。其實,這樣的大氣環流調整每年都有,隻是今年出現得偏早,而暖濕空氣又撤得偏晚,才演出了“冬雷震震”的天氣現象。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孕期葉酸基因檢測必須做嗎
孕期葉酸基因檢測必須做嗎
藥品的選擇上,其實藥店中有明顯的标識,掌握好幾個小技巧,就既能買到效果好的藥品又不用多花錢,多交“智商稅”。首先我們能夠在藥店中不需要處方,随便買到的藥品就是“非處方藥”,在藥品的包裝盒子的右上角都會要明顯的标識:OTC類的藥物,是按照藥品...
2025-02-04
農村什麼養殖業不能養
農村什麼養殖業不能養
養殖行業一直以來都是農業生産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提供肉禽蛋奶等農産品。在以前很多農村家庭,都會在自家院子裡養幾頭豬、雞鴨等家畜家禽,到了由于很多農民外出打工,現在這種家庭散養的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規模化養殖場。雖然有俗話說“家财萬貫,帶...
2025-02-04
小孩一吃水果就拉肚子
小孩一吃水果就拉肚子
2019年全民營養周即将啟動,今年主題就是“多吃蔬果”。從《黃帝内經》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搭配原則開始,到今天的“合理膳食,天天蔬果,健康你我”主題,說明水果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是占有一定位置,是人體營養獲取的必須來...
2025-02-04
感世事無常歎命運不公
感世事無常歎命運不公
“子生而母危,镪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故達人當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這句出自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意思是孩子出生時母親面臨生命危險,财富積累多了就會招緻壞人窺視,怎能說這是喜而不是憂呢?貧窮可以使人養成...
2025-02-04
聯通不能有兩個互聯網套餐嗎
聯通不能有兩個互聯網套餐嗎
衆所周知,國内三大運營商中,用戶量最多、營收最多的就是中國移動了,目前中國移動4G用戶數已經達到6.8億人,堪稱三大運營商的老大。因為提前布局4G市場,移動率先搶下了第一批用戶,随後各種高性價比的套餐橫空出世,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聯通和電信也...
2025-02-0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