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君開着農藥噴灑機在果園中穿行
在平谷區峪口鎮中關村農業科技園區内,有一個以創新為身份标志的工場,這就是京瓦中心。作為其中主打果蔬栽培的創新示範基地,京瓦中心果業示範園有衆多“黑科技”傍身,是普通果園“仰視”的對象。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這個神秘的果業示範園,為大家揭秘那些不為人知的高科技背後的故事。
走進京瓦果業示範園核心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果樹“頭頂”上那一張張鋪天蓋地的白色大網,遠遠望去,像是給果園架起了一頂白色的蚊帳。這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京瓦果業示範園園長曹玉君告訴北青報記者,這叫防雹網。不過,它的作用可不止防雹,而是能對雹災、低溫凍害天氣、鳥蟲害等全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有效降低冰雹等自然災害對果業生産造成的經濟損失。因其對提高果實産量和促進果園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也被形象地稱之為果農保收的“豐收網”。他還特别提到,這裡使用的防雹網是出口以色列級别的專業防雹網,相比普通的網在孔徑密度、材質上有一定優勢,還能抗老化,使用年限上會更長久。
防雹網的外面,豎立着兩根瘦瘦高高的欄杆,紅色的杆身上面連接着白色的杆頭。看似普通的欄杆,從頭到腳都安裝着精密儀器,可以監測園區風力、風速、氣溫、濕度、病蟲害、降水、土壤成分等數值,并将實時測得的數據傳回後方,供科研人員研究比對後及時對果園的各種設施進行調整,保證果樹始終處于最佳狀态。
繞過防雹網,進入裡面的果樹區後,北青報記者不禁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一棵棵果樹看上去瘦瘦小小,樹枝被分别朝兩個方向固定在兩根長長的鋼絲上,鋼絲下方并列着一根長長的黑色管道。再往下看,地面每棵樹樹根的位置都分别露出幾個鋼釘頭一樣的銀色金屬帽。曹玉君介紹,這些都是保證這裡的果樹一年栽種、兩年見果、三年有産量的“秘密武器”。地面上像鋼釘一樣的設備名叫“自根砧”,其作用是控制果樹的樹根不會過于發達,從而達到矮化、細化果樹的效果,“普通果園裡一畝地可以種五六十棵果樹,但是在我們這裡,一畝地可以種植190多棵果樹,産量要比普通果園高出一倍左右。”不僅如此,這種技術還可以保證挂果後六成的果子都長在距離地面1米3以下的位置,保證摘果的時候更加快速、便捷。
果樹樹根不夠發達的話,果樹的營養該如何保證呢?這就是那根黑色管道要做的事情。園區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黑色管道是自動施肥滴灌系統,裡面有配置好的水肥溶液,可以根據果樹需要自動施肥澆水。“我們這個系統特别省水,以往灌溉一畝地需要四五十方水,現在有個十方、八方就夠了。”曹玉君說,黑色管道上面的鋼絲主要是為了給挂果之後的樹枝提供一個支撐,保證樹枝不會被果實壓斷。
果樹栽植由稀變密、樹冠由大變小、樹身由高變矮……京瓦果業示範園裡正在上演着一場栽培模式的“革命”,這些看似與以往栽培常識“相悖”的技術,推動果樹産業朝着低碳、智慧和高效的方向發展。據了解,目前園區的農事活動如噴藥、割草、疏花疏果、修剪、灌水等已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省工省力,有效降低了果園投入。整個果園隻需要兩名工人即可完成日常維護。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