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資本論》中
談到機器和大工業時指出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走錠精紡機,因為它開辟了自動體系的新時代。
這裡的“新時代”
代表了科技的進步和生産力的發展
……
大慶油田,因油而生,因科技而興
大慶油田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
大慶油田開發建設以來
累計取得國家級科技成果104項
省部級855項
獲得國家專利3289件
其中發明專利475件
正是科技的一次次進步
推動了大慶油田實現
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産穩産
(1976年-2002年)
原油4000萬噸以上12年持續穩産
(2003年-2014年)
保持油氣當量4000萬噸
(2015年至今)
始終站在石油科技的最前沿
創造卓越的産量奇迹
大慶油田靠的是什麼?
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牢牢把握科技是第一生産力
1960年4月份,大慶油田召開首次五級三結合技術座談會。
會戰指揮部規定:必須取全取準20項資料、72個數據,提出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要項目多、搞得快、搞得好。全戰區很快形成了“全黨辦地質,人人辦地質”的局面,800多名技術幹部與4000多名富有實際經驗的職工一起“猛攻”試驗區,把油田管理工作向地下油層延伸。
自此,油田誕生了一個每年極其重要的會議——技術座談會,雖然一些時期會議有所間斷,但技術“座談”從未停止。
把論文寫在油田大地上
成為油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價值坐标
“六分四清”
解決了開發三年水淹一半的重大危機
“穩油控水”重大技術
保障了油田持續高産穩産
發展是一個連續的篇章
自主創新更是這樣
這種連續靠的是
一種傳承、一種精神
油田科技工作者将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運用在實際工作中
培育了“三超”精神
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
成為大慶油田科技創新精神的内涵
創新實踐了油田的科技創新體系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
在油田的各個科研領域,大師級的領軍者和衆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推動着油田科技的整體發展。
改革先鋒、科技興油保穩産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
大慶“新鐵人”王啟民
創新“非均勻注水”開發方法,使大慶油田提前5年實現年産原油5000萬噸目标;
沖破“表外儲層”禁區,開拓高含水老油田挖潛的新領域,相當于又找到了一個地質儲量7.4億噸的大油田;
探索實施“穩油控水”系統工程,為大慶油田實現27年5000萬噸以上高産高效持續開發做出重要貢獻……
大國工匠、全國示範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劉麗
采油二廠第六作業區采油工劉麗
采油二廠第六作業區采油工劉麗,多年來緻力于群衆性創新創效成果的研制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
近三年來,劉麗工作室共制造各類革新産品2800餘件,研發技術革新成果930餘項,獲國家專利38項。
正是有了油田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仰望天空、腳踏實地、追求真理、勇于創新
才有了大慶油田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才有了新時期油田振興發展的底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
振興發展新時期,大慶油田科技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
近年來,大慶油田借智引智,一系列高規格學術會議相繼召開,為大慶油田“把脈”的院士和國内外專家人數創曆史新高,外協科研單位成為油田勘探技術座談會的彙報單位——“沒有院牆的研究院”正在建成……
無限風光在險峰
大慶人堅定信心、矢志不渝
定會再創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