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最靜的地方,往往是它的百年樹洞;水最靜的地方,往往是它的碧波深潭;人最靜的地方,往往是那顆無往而不利的心。
俗話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唯有能靜下來,方能更好地行動。倘若心不靜,則神不甯,無論如何行事,都不過是“事倍而功半”罷了。要知道,人這輩子活到極緻,那就是“靜”。
有人會疑惑,為什麼人活到極緻就是“靜”呢?曾聽一位教授這麼說到:“把“靜”拆開來看,你會發現“青”年人總是喜歡去“争”,可争得越多,碰壁碰得越多,人就會慢慢地明白,原來靜而不争,才是人生之真谛。”
要知道,為人處世,越争隻會越“失”,唯有靜而不争,順其自然,才能内心坦蕩,舉止淡然而又内含乾坤。如此,才能化在“靜”中積蓄力量,化“靜”為動,化不争為必争,從而達到退一步而進兩步的效果。
很喜歡一句話,那就是“鬧市掙錢,靜處安身。”當一個人見盡了世間百态,看淡了世事滄桑,他也就會明白,帶着一顆烈火之心去喝酒,隻能是燒灼到自己,而帶着一顆靜心去喝茶,才能細水長流,品出人生百态。
做人不“靜”,萬般皆失
諸葛亮曾說:“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年輕的時候,每當讀到這句話,總認為“靜”不過是修身之用罷了。而當人出了社會,吃過一些虧後,才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人不“靜”,隻能是萬般皆失。
一個學生,如果他的心總是在躁動着,甚至心氣神無法安定下來,那麼他将無法領會“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的真谛,而隻能拿着一本讀不懂的書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一個職場青年,如果他總是想着一步登天,一朝成名,那麼他的心也就經常“忐忑”,甚至情緒波動巨大。如此,隻會是“事事”做不成,從而在職場處處碰壁而已。
為什麼人不靜,就會萬般皆失呢?因為靜的反面就是躁動,而躁動的本質,則是讓人處于一種無法理性思考的情緒之中。要知道,隻有靜得下心來,才能明白世間之本質,生活之機巧,萬物之性質,天地之變幻。一個靜字,便能讓人遊走于天地萬物之間,思考寰宇之輪轉。
就像河流的水,如果它整天都是巨浪滔天,那麼不出數日,它那裡面就會毫無生存之物種。所以,每一條河流,都是時而靜如平鏡,時而雷霆萬鈞,因為“靜”才能涵養一切,才能更好地蓄力,才能順應自然的規律,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想。
一生順遂的人,都是靜得出奇的狠人
曾有一個朋友,他剛進單位的時候,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小夥子。他的目标很遠大,那便是幾年内升經理,再過幾年後到達中層以上的管理層,從而實現走向人生巅峰的理想。
每一天,他都是帶着這樣的想法急沖沖地做事,雖然說他做事的速度很快,甚至效率能頂得上兩個人,可他有一個緻命的缺點,那就是過分“急”,而不懂得靜。
就因為他的“急”,給他壞了不少事兒。有一次在見客戶的時候,他和客戶談得不錯,可最後一刻卻出了幺蛾子。他從包裡急忙拿出簽約單給别人,可就是因為心太過急躁了,想快點完成,所以他一手便把台上的熱水掀翻到對方的身上。幸虧别人沒有事,不然就得賠錢了。可這件事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對方思考再三後,便不和這個同事去簽約了。
就這樣,他被老闆罵了一頓,甚至還降了職罰了錢。在這件事過後,他才明白,原來“急”做不了什麼大事,如果自己能靜下來,不僅能事半功倍,還能穩坐釣魚台。
後來的那幾年,他一直把“靜”當成自己生活的準則。遇到大事,他安靜處之,遇到挑剔的客戶,他能耐心去講解。那幾年,他升遷得很快,還被老闆提拔成為老闆的秘書。
為什麼我們說“靜”得出奇的人都是狠人呢?正是因為人性躁動,他們能把自己的天性壓了下去,把這種“急”扭轉了過來。如此變化,就跟冬天變化到春天一般,需要承受刺骨冰寒,才能迎來春風的洗禮。
世間之事,便是變化多端的事兒,你很難去把控,也很難跟得上。可是,隻要人心“靜”,就能以不變應萬變。很喜歡一個詞,那就是“以靜制動”。不靜,不過是随波逐流而已。
人活到極緻,就是“靜”
《增廣賢文》有言:“鬧市掙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人生的前半段,那肯定是在鬧市裡“喝酒”,因為青春年少,總認為烈酒才有味道,才好喝。可喝多了就會發現,那股味道也不過如此。而人生的後半段,肯定是在安靜的天地裡品茶,因為外在靜,内心靜,才能品出世間百态,才能品出人生滋味。
在某次旅行中,曾見過一個老者靜靜地坐在岸邊品茶,不僅如此,他還一邊品一邊在釣魚,絲毫不說一句話,隻見他品完茶後,一條魚就釣上來了。那時看到很好奇,便問老者:“為何您能一邊品茶一邊釣魚,從而一心兩用呢?”
老者淡淡地說到:“品茶和釣魚,本就是靜心之事,如果你的心已然安靜,不為外物所動,又怎能受到侵擾,讓心處于沉浮之中呢?”
聽完這番話後,細細品味才發現,靜的生活,才能成就淡然的人生。《菜根譚》有言:“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這與老者說的話頗為相似,便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靜心自在,才能順其自然,先人一步。
著名作家林清玄的生活方式,便是“靜”。在他看來,唯有靜之生活,才能讓人感悟到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滋味。
餘生,在靜中做事,在靜中做人,在靜中過日子,把後半生過成“人間值得”的模樣。
文/舒山有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