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用桑梓,來指代故鄉。
按理說“桑梓”,就是桑樹和梓樹,這和故鄉有什麼關系?難道說古人的故鄉,都會種桑樹和梓樹?
事實上,還真是這樣。
隻不過這個古代,就古得有點遠了,至少也有兩千二三百年。
這就要從《詩經》裡的一首詩說起了。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這是《詩經·小雅·小弁》裡的四句詩,說的是對父親滿懷尊敬,對母親滿心依戀。尊敬、依戀到什麼程度呢?就連看到桑樹和梓樹,都是畢恭畢敬的。
顯然,桑樹和梓樹,必定和父母有聯系。
什麼樣的聯系呢?原來在上古時候,人們在蓋房子時,都會在院牆下種桑樹和梓樹。為的是讓自己的兒孫,可以就近采桑葉養蠶,需要木料的時候,也可以就近砍伐。
可憐天下父母心,從古自今都免不了。
這也就是在《詩經·小弁》這首詩中,主人公對桑樹和梓樹,也畢恭畢敬的原因。
雖然隻是樹,卻也是父母的心。
很長的曆史時期裡,這個傳統一直保留着,到了東漢的時候,人們便用桑梓,來指代自己的故鄉。
比如張衡就在《南都賦》裡說:
“永世克孝,懷桑梓焉。”
不為别的,就為故鄉有父母,還有為自己種下的桑樹和梓樹。就這一份為兒孫謀劃長遠的心,自己怎麼能不恪守孝道呢!
用桑梓來指代故鄉,仿佛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幅畫面:
在一片桑樹和梓樹林中,那個叫作故鄉的地方,一處小小的院落裡,父親和母親正倚在門前,翹首盼着自己的兒女,能從遠方歸來。
不得不說,古人用字用詞,還是很厲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