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診所:聶順利
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困擾人類的重要病原體。今天的分子生物學研究證實: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起源于1.5億年以前。在 300萬年前,結核分枝杆菌早期祖先可能和早期原始人類同時起源于東非,并共同進化。它随着人類的遷徙由非洲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而現代結核分枝杆菌複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大約在15 000~35 000年前起源于同一個祖先。
結核杆菌
挖掘曆史資料,我國傳統醫學的經典論著《黃帝内經素問 》就記載“傳乘 ” , 其症狀有 “大骨枯稿 , 大肉陷下 。 胸中氣滿 , 喘息不便 , 内痛引肩項 , 身熱 , 脫肉破腘 ”等。從描述來看極似肺結核。東漢的 《金匮要略 》中描述 “虛勞 ”有 “手足煩熱 、盜汗 、虛煩不得眠 ”和 “馬刀俠瘿 ”等 , 都與肺結核症狀和淋巴結結核相類似 。考古證實:來自長沙馬王堆的老太太身體即發現有結核菌感染迹象。
偉大的微生物學家Robert· Koch
除抗結核藥物的進步外,城市化、公共衛生運動等一起合力,曾讓結核流行感染的情況得到較好控制。但,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治療特定疾病等讓結核菌再次露出猙獰面容。
我們知道含結核分枝杆菌的氣溶膠飛沫被吸入并随後沉積于肺,這時會發生四種可能:
-
結核杆菌被即刻清除
-
原發性疾病:立即發生活動性結核
-
結核菌潛伏性感染,但可能多年未發生活動性疾病
-
在潛伏性感染後多年,因各種因素而再發生活動性疾病
這4種可能性最為頭痛的是潛伏感染。目前已知,「潛伏性結核感染」會随年齡變化而出現不同的複燃率。一般推測這反映了固有免疫和獲得性免疫随年齡的規律性改變。除年齡外,一些疾病狀況也會帶來不同的「複燃風險」。比如HIV感染者的風險是最高的,遠超其他人群:
-
高風險人群:即結核複燃風險至少為正常健康個體6倍者。一般是嚴重損害免疫功能的病症。比如,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化療、實體器官移植、使用TNF-α抑制劑;以及胸片發現纖維結節性改變-----一般認為肺結核已治愈者。
-
中等風險人群:即結核複燃風險為正常健康個體3-6倍者。比如,糖尿病病人、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者。
-
輕度風險人群:即結核複燃風險為正常健康個體1.5-3倍者。比如,體重低下者、吸煙者、胸片上發現小肉芽腫的患者。
作為風濕科醫生,往往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等。很顯然,這些治療會顯著增高結核複燃風險。考慮到中國的結核高流行狀況,中國風濕科醫生的結核病挑戰尤為嚴峻。
那麼該如何應對這個挑戰呢?
1,高風險藥物使用前應篩查是否有潛伏結核。比如TNF-α抑制劑、激素、環磷酰胺等等藥物時。
2,有明确結核感染既往史者也應篩查是否潛伏結核。
考慮中國普遍使用卡介苗,因此不宜用結核菌素試驗來判斷是否有「潛伏性結核感染」。好在今天我們有γ-幹擾素釋放試驗(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
卡介苗使用後皮膚反應
卡介苗
該方法檢測的是結核分支杆菌特定抗原刺激T細胞産生的γ-幹擾素。在檢測潛伏性結核感染方面,無論特異度和敏感性都較為優異。考慮到中國結核感染高負擔情況,γ-幹擾素釋放試驗(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 IGRA)是目前最适合中國的「潛伏性結核感染」的篩查手段。
而篩查出有潛伏結核感染的風濕病人來說,預防性抗結核治療非常必要。因為在後續的大劑量激素、免疫抑制劑、TNF-α抑制劑治療時,潛伏結核易轉化為活動性結核,此時将難以判斷到底是結核活動所緻發熱等,還是風濕病本身的活動。
1,白 雲,萬康林,《結核分枝杆菌分子進化研究進展》,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 2012 , 28(5) :483-486;
2,石俊仕、張慧敏,《肺結核病人發現的曆史沿革研究》,中國熱帶醫學 , 2008 , 8(4) :606-608。
3,萬康林,《中國結核病流行新特點及挑戰》,疾病監測 , 2008 , 23(11) :667-670
4,Uptodate文獻數據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