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山日報
欄目:文棚
成長的代價沉甸甸
成長是人生的永恒話題。有人說,成長是一個很痛的詞。對我來說,成長一詞很沉很重。
1996年仲夏,我還是一個如假包換不太懂事的農村學生,那年中考留給我一個經典的成長不等式:51分=4500塊錢。
在老家,高中有四所:一中、二中、三中和城關高中,但說到升學率,其他三所就像是陪着一中打醬油。
哥早我兩年考上一中時全家人的喜悅和光榮(全鄉隻有哥和他的好同學姜波哥2人)尚未盡褪,就輪到我這個老二了。
雖然考場設在離家十幾裡地外的圪垱店,但并不需要大人們送考陪考。吃過早飯,我和同伴一起騎着自行車“趕考”。中午時間短,回不來,就到楊莊大橋一家記不得名字的飯館,毫不費力地吃掉廚師大舅做好的、現在想想都撐得慌的兩大碗燴面,灌下一瓶冰汽水,再去考試。
說實話,兩天的考試自己也是盡了全力。隻是初中時的學習态度、努力程度距離一中确實還差幾度。沒多久,分數出來了,429,比預期略低;錄取線也出來了,480,比預計略高。這一高一低可愁壞了爸媽。
小時候怕早起,從一年級搬着小闆凳回到早飯後才上課的“育紅班”,沒能在起跑線上占到便宜;初二時差點誤入歧途又蹲了一級,16歲參加中考,妥妥的大齡考生;分數不争氣,按照當時10分一檔、每檔1000塊的入校集資費,又去哪兒弄這5000塊錢呢?
混不知事的我,還能在爸去工作、媽和哥下地幹活的晌午後沒心沒肺地一覺睡到三四點,絲毫沒有感到爸媽的為難,也無法想象那艱難複雜的決策過程。
最後爸媽決定掏錢讓我上一中,找到一個當副校長的遠親伯伯。
一天吃過早飯,爸說:“走,跟我去趟縣城。”略知一二的我,厚着臉皮坐上自行車的後座。一路沉默,爸沒說什麼,我也不敢說話。
來到一中,簡單見過遠親伯伯,徑直去了财務室。在生平第一次走進的裝着鐵門的房間裡,爸從包裡掏出一沓錢遞給我,“數數,4500。”之前家裡賣麥子、賣花生、賣玉米、賣豬、賣雞,我都曾開心地數錢,但這4500塊我數得最認真、最心疼、最不舍,悶悶地說了句:“對。”爸說:“給人家吧!”我小心翼翼地把見過最厚的一疊錢交給了桌子後面的人。
一個人的成長也許隻在一瞬間,那心中如朝陽般的頓悟。
“第一桶金”血淋淋!我想這4500塊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爸媽的血汗錢!回望青澀的成長,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是我自覺成長的開始,懂得了爸媽的難處便懂得了一切!
記得那年從部隊回家探親時聊天,爸輕松地說出了那:10畝地一年的麥子、養了大半年的兩頭豬、從表姑夫老闆那裡預支的幾個月工錢。
我接着問:“爸,你就沒想過我要是還讀不出書來,錢不是白扔了嗎?”“自己還不了解自己的娃?我和你媽相信你會争氣的,高考你讓爸媽臉上有光。再說實在不行,留在村裡,不管你們包地還是幹啥,也肯定有用!”
光陰素簡,歲月斑斓。那場中考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裡程碑,無關乎成功,更在于成長,而那沉甸甸的成長代價我将銘記終生。
(作者:北京市某部隊工作)
◆中山日報新媒體中心
◆編輯:徐向東
◆二審:彭曉劍
◆三審:魏禮軍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