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标
科學知識目标
1.知道蠶蛾是蠶的成蟲,是由蠶蛹發育來的。
2.知道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兩對翅膀和三對足。
3.知道蠶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後,雌蛾産卵繁殖後代。
4.知道蠶是昆蟲,昆蟲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标
1.能基于課前觀察記錄的信息,描述蠶蛾的主要生命活動現象。
2.能用畫圖的方法描述蠶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根據外部形态特征識别雄性蠶蛾和雌性蠶蛾。
4.能基于對蠶蛾和蠶蛹的觀察比較,推測蠶蛾身體各部分結構與蠶蛹的聯系。
5.能依據昆蟲的共同特征,認識更多的昆蟲。
科學态度目标
1.願意采用多種方法觀察蠶蛾,在活動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敢于表達、樂于分享觀察蠶生命過程的收獲。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标
能在較長時間内堅持觀察和記錄,體驗到科學探究的艱辛和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蠶蛾的形态特征和行為。
難點:比較蠶蛹和蠶蛾的形态,推測蠶蛾與蠶蛹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蠶蛾、放大鏡、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蠶蛾破繭羽化的視頻、教學課件。
流程 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
聚焦 1.引入:一段時間過去了,你們的蠶繭發生了什麼新變化呢?(預設:蠶繭破了一個洞;蠶繭裡面鑽出了蠶蛾;蠶繭變空了,裡面有一些皮;……)
2.講解:蠶吐絲結繭後,經過10~15天,蠶繭中鑽出了蠶蛾。蠶蛾是蠶的成蟲,也是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另一個重要階段。
3.揭題:蠶蛾長什麼樣?與蠶的幼蟲和蛹相比,蠶蛾身體的外部形态特征又有什麼不同?它的生活習性發生了什麼變化?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蠶蛾。(闆書:繭中鑽出了蠶蛾)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蠶繭發生了什麼變化”,引發學生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告知學生繭中會鑽出蠶蛾,明确本課主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探索與研讨 探索一:交流與蠶蛾有關的新發現
1.過渡:大家都有觀察到蠶蛾破繭的過程嗎?(預設:觀察到了;沒有,隻看到已經出繭的蠶蛾;……)
2.布置任務:請大家在組内交流這段時間觀察到的有關蠶蛾的生命活動現象,達成一緻意見後選出代表進行班級交流。
3.活動:播放蠶蛾破繭羽化的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尋找自己以前未觀察到的細節。
4.小結:蠶蛾破繭前會從口器中分泌液體,使蠶繭軟化、變薄,直至出現一個小洞,蠶蛾會從小洞中慢慢鑽出。蠶蛾鑽出蠶繭後不久就會交尾,交尾3~4小時後,雌蛾開始産卵,産卵不久後它們就會相繼死去。
探索二:觀察蠶蛾
1.過渡:我們知道了蠶蛾破繭的過程,也知道了蠶蛾破繭之後的生命很短暫,接下來,讓我們詳細地了解一下蠶蛾。(教學提示:指導學生再次觀察自己蠶房中的蠶蛾。)
2.提問:蠶蛾吃東西嗎?吃什麼?(預設:蠶蛾不吃東西。)
3.追問:蠶蛾運動嗎?怎樣運動?(預設:蠶蛾會運動,但是不會飛,隻能用足爬行。)
4.布置任務:蠶蛾的身體是怎樣的呢?它與蠶的幼蟲以及蠶蛹有怎樣的區别?接下來,請大家仔細觀察蠶蛾,并将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5.小結:蠶蛾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具有這種身體結構的動物是昆蟲。
6.提問:你們觀察到的蠶蛾都一樣嗎?(預設:不一樣,有的蠶蛾腹部大、翅膀小,有的蠶蛾腹部小、翅膀大;有的蠶蛾觸角為灰色,有的為黑色。)
7.講解:蠶蛾有雌雄之分,雌蛾體大,觸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體小,觸角黑色,腹部狹長,翅大,爬行較快,翅膀振動快。
探索三:比較蠶蛾與蠶蛹的外部特征
1.過渡:蠶蛾是蠶蛹變成的嗎?(預設:是。)怎麼證明呢?(預設:可以剪開蠶繭,看看裡面還有沒有蠶蛹。)
2.演示:剪開一個鑽出蠶蛾後的蠶繭,引導學生觀察并發現繭中沒有蠶蛹。
3.布置任務:我們已經知道蠶蛾是由蠶蛹發育而來的,那麼蠶蛾和蠶蛹的外部形态特征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請大家仔細觀察并推測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可能是由蠶蛹的哪部分發育來的。(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33蠶蛾和蠶蛹結構對比圖。)
4.小結:蠶蛾和蠶蛹的身體都分成頭、胸、腹三部分,蠶蛹的頭、胸、腹分别發育成了蠶蛾的頭、胸、腹,蠶蛹的翅和觸角的雛形以及足分别發育成了蠶蛾的翅膀、觸角和足。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基于課前的觀察記錄交流近一段時間所觀察到的蠶蛾破繭而出、交配、産卵等生命活動現象,幫助學生建構對蠶一生生長變化的認識。再通過觀察蠶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行為,幫助學生建構對昆蟲的認識。最後通過比較蠶蛾和蠶蛹的外部特征,建立蛹和蛾的聯系,使學生形成對蠶的發育過程的完整認識,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研讨彙報
拓展與小結 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教材P33螞蟻、蜻蜓、蝴蝶、蝙蝠、蜂鳥和壁虎的圖片。)圖中哪些動物屬于昆蟲?(預設:螞蟻、蜻蜓、蝴蝶。)你們判斷的依據是什麼?(預設:它們的身體都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2.布置任務:請大家根據今天的學習内容,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尋找更多昆蟲吧!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由對蠶的認識拓展到對昆蟲這類動物的認識,強化學生對于昆蟲這類動物共同特征的認識。
教學反思
本課研究的重點是蠶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蠶蛾的生命活動現象,研究的方法是觀察與比較。像觀察蠶卵、蠶的幼蟲及蠶蛹的外部形态特征一樣,先引導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再觀察和描述蠶蛾的外部形态特征,提升學生的觀察、記錄與表達能力。在認識蠶蛾外部特征的基礎上,引入昆蟲的特征與概念,引導學生由對蠶的認識拓展到對昆蟲這類動物的認識。然後将蠶蛾與蠶蛹的外部特征進行比較,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蠶蛹與蠶蛾的聯系,進一步理解蠶蛾是由蠶蛹發育來的。最後基于對昆蟲共同特征的了解進行拓展,有利于繼續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生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