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撞名“海底撈”,位于長沙市雨花區的一家名為“河底撈”的湘菜館引發了熱議。
8月13日中午,記者來到“河底撈”。盡管赢了官司,餐館老闆還是将餐館名字由“河底撈”改成了“河底鮮”。
“他們是大公司,我們不想再惹麻煩了。”餐館老闆娘康女士透露,餐館一直做着地地道道的湘菜,與海底撈完全不一樣。“從來沒有客人是為了吃海底撈,誤來到我們店。”
赢了官司還是選擇改名
這家曾取名“河底撈”的湘菜館,開在長沙市人民路上,吃飯需要上第二層樓。
記者現場看到,目前餐館外牆懸挂的招牌上,盡管宣傳标語仍然沿用着“吃洞庭河鮮就到河底撈”,店名已經進行了更換,由“河底撈”換成了“河底鮮”,宣傳畫是一個穿着蓑衣的捕魚人。
走進“河底撈”,入口處的幾個透明魚缸裡,是鮮活的魚。不同種類的湘菜寫在木簽上,任食客自由選擇。
恰逢中午飯點,大廳裡坐着不少吃飯的食客,不少桌上都放着店裡的特色魚火鍋。康女士介紹,店裡的鮮魚很出名,口碑也不錯,回頭客很多,也有不少食客慕名而來。
“河底撈”與“海底撈”的官司,在2019年9月份有了定論。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河底撈餐館不構成對海底撈公司的注冊商标“海底撈”的商标權的侵犯。領到判決書沒多久,盡管赢了這場官司,“河底撈”的老闆還是決定改個名字。“他們是大公司,我們不想再給自己惹麻煩了。”
取名是為了凸顯食材來源
當初為什麼取名為“河底撈”?老闆娘康女士給出了這樣的解釋,“餐館2018年開業。我的丈夫做了20多年的廚師,尤其擅長做魚,所以我們當時就想開一家河鮮店。‘河底撈’的意思的是從河裡撈出來的鮮味,我們有專業的供應商,想突出我們的原材料。”
康女士還記得,剛剛收到法院傳票時,看到“海底撈”高達20萬的索賠,感到意外和害怕。在她看來,自家的餐館和“海底撈”之間有本質的區别,從原材料、菜式、服務等方面,都不一樣。盡管兩邊都有火鍋,也完全不一樣。“我們的火鍋,就是魚骨熬出湯,新鮮的魚片在鍋裡燙着吃。湖南有很多菜是帶‘火’的菜,這樣的菜炖出來更入味。”
康女士夫妻請了律師打官司,一邊等待着法院的判決結果,一邊繼續做着自己的生意。官司勝訴後,他們心裡才輕松了很多。
好在官司對店裡的生意沒有産生影響。“沒有人是因為我們叫‘河底撈’就來我們店裡吃火鍋,讓我們增加客源。來我們店裡吃飯的大部分都是喜歡吃河鮮的人。”
“我們不想炒作,因此一直也沒有什麼人知道這件事。”康女士稱,直到8月12日,陸續收到親朋好友的通知,才知道官司在網上火了。
事件回顧:長沙一餐館因“撞名”被索賠20萬
2019年8月,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一紙訴訟将位于長沙雨花區的“河底撈”餐館訴至天心區法院,要求“河底撈”停止商标侵權,賠償經濟損失20萬元。
資料顯示,海底撈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16日,經營範圍包括餐飲服務等。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核準,海底撈公司依法取得“海底撈”第983760号注冊商标的注冊商标專用權,核準服務項目為第42類,即餐館、臨時餐室、自助餐館、快餐館。2011年5月27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标局認定海底撈公司使用在第43類餐館服務上的“海底撈”注冊商标為馳名商标。
河底撈餐館正門上方宣傳招牌為“河底撈家常菜”正門右側宣傳招牌為“河底撈,吃洞庭河鮮就到河底撈”,正門處的木制招牌則為“河底撈好味道”六個字。其中“河底撈”整體采用藝術字形式,其中“河”字的三點水則呈現河流的藝術形态,“底”字下面的點則是由一個魚形圖像所代替。并且整個招牌上方都有一個活蹦亂跳的魚的圖像。整棟河底撈餐館招牌都被一些“農夫河裡捕撈漫畫圖像”所包圍,而且正門前的菜單海報為“土匪牛肉”“香辣饞嘴蛙”“等湘菜系列家常菜,門口走廊處的廣告為“吃湘味洞庭河鮮,就到河底撈”的字樣。店内的餐具、宣傳标語、代金券、宣傳單、名片均标注“河底撈好味道”字樣。
天心區法院審理認為,“河底撈”标識與“海底撈”商标雖都有“底撈”二字,但無論從在文字的整體字形方面還是發音方面,兩者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原告海底撈公司其注冊商标“海底撈”為方正華隸字體,“河底撈”标識則是藝術字構成。讀音方面“河”字與“海”字,雖然拼音都是H開頭,但兩者讀音均無任何相似性。
其次,兩家經營菜系不同。海底撈公司旗下所有店鋪經營的菜譜全部是川菜系列的火鍋,而河底撈餐館經營的菜譜是典型的湘菜系列,通過店鋪的宣傳内容來看,都是針對其湘菜系列進行宣傳。
從兩家的商标設計、店面裝修和經營菜系來看,不會使一般的消費者對河底撈的餐飲服務的來源産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原告注冊商标海底撈之間有特定的聯系。
故認定被告河底撈餐館不構成對原告海底撈公司的注冊商标“海底撈”的商标權的侵犯。一審駁回了四川海底撈餐飲公司的訴訟請求。
潇湘晨報記者周淩如 實習生喻志雪長沙報道
【來源:潇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