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中午不睡,下午崩潰”。有些人無論再忙,中午都要睡上個十幾二十分鐘;但有的人卻很少午睡,這樣長期下來健康會有區别嗎?
我們身體内都有“午睡基因”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午睡是效率最高的睡眠,我們人體内都有午睡基因,午睡對降低癡呆、保護心髒都有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午睡是效率最高的睡眠!午睡作為自然睡眠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卻被越來越多的人舍棄、忽視甚至遺忘。實際上,午睡不僅可以彌補夜間失眠造成的影響,還能消除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煩躁感,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
同時,午睡也是一種對人體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生物節律。有研究表明,有規律的午睡與更好的認知功能以及更低的癡呆症發病風險相關。
午睡确實好處不少
可以幫助降壓、保護心髒、
增強記憶力、提高免疫力、
消除疲勞,恢複精力……
我們也經常聽到關于午睡的各種說法。
中午不睡,下午崩潰;
中午越睡越困,醒不了;
午睡越睡越累,還不如不睡;
糖尿病人不适合午睡,對身體危害大;
綜合上述說法,午睡睡對了,能給身體補充能量,睡錯了可能越睡越累。那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會問了,午睡到底該怎麼睡?睡多久才正常?今天,就一一解釋清楚,關于午睡的那些事。
1
午睡時間越長,越影響壽命?
午睡時間的長短,可能并不會直接影響壽命,但科學的午睡可以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病率。
曾有研究表明,每天午睡30分鐘,可減少約30%冠心病的發病率。
每天半小時左右的午睡時間,可以使冠狀動脈得到充分休息,以降低心髒病發作頻率。
但有一點,心髒疾病是相對容易影響壽命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午睡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影響壽命的。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午睡時間太長,更容易患糖尿病,是真的嗎?
2
午睡超過一小時
患糖尿病風險增加46%?
北京大學醫學部曾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午睡超過90分鐘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較高。主要是因為白天睡覺時間太長,會影響機體代謝,可能會引起糖代謝異常等問題。
2016年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白天午睡時間超過90分鐘,會增加代謝綜合征的患病率,可能引發糖尿病。
日本也做過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午睡時間超過一小時,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會增加46%。
由此可見,午睡時長與糖尿病之間,确實存在一定關系。
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午睡方式不一樣,而且午睡頻率也不同,午睡時間的長短對患糖尿病概率還是有個體差異的。
3
午睡雖好
為什麼有人越睡越累?
午睡時間太久
正常情況下,一般建議午睡時間在30-60分鐘。
如果睡眠時間過久,大腦中樞神經會促使腦組織毛細血管關閉時間過長,使體内代謝過程減慢,導緻睡醒後全身不适,而感覺累。
午飯後馬上午睡
建議午睡安排在午飯30分鐘後為宜。
飯後胃内食物較多,胃腸加強蠕動,血液循環加快。如果飯後立刻午睡,大腦和全身供血量相對減少,身體感覺不适,加上午睡時間短,所以,通常睡醒後會感覺累。
趴在桌子上或者坐着午睡
睡覺時心率相對較慢,流經各内髒器官的血流速度相對較慢,大腦的血液灌注也會相對減少,坐着午睡醒來時,可能會引起“腦缺血”,從而感覺累或者頭暈。
4
人人都适合午睡嗎?
午睡雖好,但真不是人人都适合。尤其是失眠人群,最好不要午睡。
失眠人群晚上本來就睡不好,白天再午睡,睡眠動力就會在晚上減小,可能會加重失眠程度或者情緒。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群,午覺可以睡,但注意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
65歲以上人群、體重超标20%(按肥胖指數計算的百分比)的人群
午睡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血壓偏低的人群
午睡時血壓會相對降低,容易引起呼吸困難等不良情況。
血液循環系統可能存在嚴重障礙的人群
午飯後大腦的血液會流向胃部,血壓降低,大腦供氧量減少,可能會加重頭暈。
5
如何科學地午睡?
午睡時間不要過長
午睡也需要因人而異,但一般情況下,建議午睡時間30-60分鐘。
盡量避免吃太飽後,立刻午睡
中午别吃太飽,并且吃完不能馬上睡,建議飯後半小時左右再考慮午睡。
因為胃部進食後,需要考慮機體進行食物消化的時間,否則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問題。
建議不要趴着睡
特别是很多上班族,可以選擇個護頸枕仰在靠椅上睡,但盡量不要趴着午睡。
睡醒後不要立即站起來
不管是午睡還是夜間睡醒了,都盡量不要立馬起來。
建議可以先坐在椅子上或者坐在折疊床上,休息3-5分鐘,簡單地蹬蹬腿或者活動下胳膊。
綜上所述
午睡并不是人人适合
建議午睡時間建議在30-60分鐘左右
同時注意
盡量不要趴着睡!
來源:健康時報、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