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忙的時光,奔騰向前,斑駁了記憶。依稀記得讀中學時候的我,對元宵節格外期待,因為每逢這天,九江市工人文化宮廣場都會有猜燈謎活動。猜謎現場,人頭攢動,挂滿了五顔六色的謎箋以及書法家書寫的謎面,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我隻需要把猜出的燈謎題号報給現場工作人員驗證謎底即可,雖然獎品不是很貴重,但捧着這些“戰利品”,我覺得非常自豪,它承載了我學生時代美好回憶。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一項活動。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制迷、猜謎的人衆多。許多文人把他們的燈謎作品粘在燈上,讓遊人一面觀燈,一面猜謎。燈謎名稱的由來就是從這開始的。因為燈謎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據《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隐語,及舊京诨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燈謎是運用漢字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筆劃部首的象形離合,音、形、義的變化等特點,令謎底或謎面的某些或全部文字産生“别解”,從而使謎面和謎底之間達到相互扣合的一種文字遊戲。回想起來,我和燈謎結緣已經二十多年了。在高一語文課上。語文老師以課文題目《孔雀東南飛》為謎面,出了一個字謎,約定第二節課上公布答案。課間時,我和同學們苦苦思索,仍不得謎底。第二節課老師公布謎底為“孫”,并解釋到将“孔”字的東邊和“雀”字的南邊去掉,剩下的就是“子”和“小”,再一組合就可以得到謎底為“孫”,這時的我這才恍然大悟。通過這個小小的互動環節,我愛上了燈謎。
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後,為了提高猜謎水平,我特意在網上購買了不下千本燈謎書籍,猜謎水平也着實提高不少,為此還加入了全國最高燈謎學術研究機構——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時至今日,每當要寫個人簡曆裡的興趣項時,總會毫不猶豫把燈謎寫上。對燈謎仍懷有的特殊感情,猜謎、研謎、制謎的愛好,至今仍未消退。如今,我也創作了很多原創燈謎用于元宵節猜謎活動。如“湖畔低空鸠初現”,打一城市,其謎底為九江。這是一條離合謎,“湖畔”扣合“氵”,“低空”扣合“工”,“鸠初現”扣合“九”,所以謎底是“九江”。如“雪後時分,水陸出擊”,打一九江古稱,其謎底是浔陽。“雪後”扣合“彐”,“時分”表示把“時”分開為“日”和“寸”,“陸出擊”扣合“阝”,“水”扣合“氵”,把這些字素全部合起來就是“浔陽”。如“分頭迎擊翼王”,打一浔陽區地名,其謎底是八角石。“分頭”扣合“八”,“迎擊”扣合“角”,“翼王”是石達開,扣合“石”,所以謎底是八角石。如“宋朝皇室宮苑”,打一浔陽區地名,其謎底是趙家花園。這條謎用到了簡單的會意法,“宋朝皇室”扣合“趙家”,“宮苑”是花園,所以謎底也就呼之欲出了。如“雨前碼頭鹭鳥飛”,打一浔陽區地名,其謎底是一馬路。“雨前”扣合“一”,“碼頭”扣合“石”,“鹭鳥飛”扣合“馬”,所以謎底是一馬路。如“和孫逸仙一起在國内念書”,打一市區學校,謎底是同文中學。如“位列馮異之後”,打一浔陽區地名,其謎底是大樹下。馮異被稱為大樹将軍,官位在大樹将軍的後面也就是在他下面的意思,所以謎底是大樹下。如“太平天國南王故裡”,打一濂溪區地名,謎底是馮家村。太平天國南王是馮雲山,他的故裡家鄉當然是馮家村。如“山貓、蒙古牛、藏羚羊”,打一廬山景點,謎底是牯嶺。這條謎裡面的“貓”、“蒙”、“藏”都是減損詞,把謎底裡面的“山”、“古”、“牛”全部去掉,剩下的就是“令”,而“藏羚羊”正好是個“令”,所以謎底是牯嶺。
随着時代的發展,燈謎的形式和内容也大大豐富了,猜燈謎不僅僅是元宵節的娛樂,也成為孩童啟智、家庭文娛的項目。在周末的時候,我也會利用業餘時間去一些中小學義務講授燈謎知識,我希望通過自己所學到和掌握的燈謎知識更好地傳授給祖國的下一代,盡好“傳道”的責任,讓燈謎文化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
作者簡介:廖柳,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