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中國最為優秀的文學遺産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盡管歲月流轉已經一千多年,但許多詩篇仍在世間廣為流傳。
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詩狂(賀知章)、詩鬼(李賀)等橫空出世,使得崇尚詩歌之風席卷中國曆史千餘年。
詩聖杜甫
李白與杜甫齊名,都活躍于開元盛世,曆史美稱詩壇“李杜”。744年夏天,在東都洛陽,李白偶遇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43歲,已名揚全國,杜甫32歲,則風華正茂,但由于安史之亂,他們都困守洛城。李白雖然比杜甫年長11歲,卻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倨傲,杜甫也未一味低頭稱頌,兩位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情。逗留洛陽期間,他們約好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再見面,結伴訪道求仙。
詩仙李白
是年秋天在梁宋,李白與杜甫如約會面,并且又偶遇了詩人高适。居住商丘的高适,比李白小3歲,較杜甫長8歲,三人各有大志,并且理想相同,于是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時勢正值安史之亂期間,他們都為國家的隐患而擔憂。“李杜”相遇,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産生了積極影響。時至秋冬之際,“李杜”再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濟南一帶)紫極宮請授法箓,履行道教儀式成為道士。
梁宋論詩
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見面,他們同道尋訪了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濟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短暫年餘時間,詩仙與詩聖,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日益加深。自此以後,兩位大詩人,不僅在唐代,而且在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李白仙居浪漫主義的最高峰,杜甫稱聖現實主義的最高峰。
訪道求仙
玄宗中唐由盛轉衰,李白與杜甫齊名,曆史美稱“大李杜”。文宗晚唐日趨沒落,杜牧與李商隐并駕,曆史雅稱“小李杜”。“大李杜”,李白比杜甫大了11歲,“小李杜”,李商隐卻比杜牧小10歲。曆史就這麼有趣,但更為有趣的是,杜甫與杜牧同宗同源,當然杜甫與杜牧沒有交集,杜牧比杜甫晚出生91年呢,并且詩聖杜甫享年僅有58歲。
詩人杜牧
書歸正傳,話說杜甫,其家世顯赫,可謂樹大根深。
在中國古代,名和字是分開使用的,現在我們合稱為“名字”,無非是說明姓什名誰。然而,古人的名字,是很講究的,意思也很有趣。以詩聖為例,杜甫,字子美。“甫”,乃古代男子之美稱,是故杜甫取字“子美”,古代“子”系對人尊稱。
如果說名與字,是父母賜予的,那麼古人的“自号”,就純粹是自由發揮了,并且故意與衆不同,例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詳細說起來可就話長了。
西安杜公祠
杜甫,又名杜少陵,取自少陵原,古長安地名,今西安市南。漢宣帝墓,位于杜城南,人稱杜陵原,漢宣帝皇後葬杜陵南,皇後的墳較小 (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稱少陵原。杜甫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原,故每每多自稱,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世稱杜少陵。
少陵,不僅是杜甫漂泊生涯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杜甫的遠祖杜預的故鄉。“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杜甫的《哀江頭》詩開篇幾句,對少陵原飽含太多深情,唐經安史之亂由盛轉衰,激起詩人太多的憂憤。
阆中少陵祠
杜甫遠祖杜預,京兆(西安的古稱)杜陵人,魏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杜預,初仕曹魏,授尚書郎,成為司馬昭的高級幕僚,被封為豐樂亭侯。西晉建立後,曆任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将軍,為晉滅吳之戰的統帥之一,封當陽縣侯,領司隸校尉。
總而言之,杜預乃神奇之人,可謂文武雙全。按照文武雙全的标準來判斷,死後能進文廟或武廟的,商周時期的姜太公,春秋時期的孔子,三國時期的關公。另外曆史上還有兩位,既可進文廟亦可進武廟,魏晉時期的杜預,《三國演義》流傳之後的諸葛亮。中國曆史幾千年,文武雙全的傳奇人物,也就僅此聊聊數人而已,由此可知杜甫遠祖杜預的厲害。
成都杜甫草堂
依據有關資料,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一脈,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一脈,魏晉時期的名人杜預,為杜甫十三世祖,為杜牧十六世祖。
杜牧,唐朝中期宰相、政治家、史學家杜佑之孫,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人(今陝西西安),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隐并稱“小李杜”。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唐襄州襄陽人,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做鞏縣令(今河南鞏義),舉家由襄州襄陽遷往鞏縣。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唐高宗鹹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洛陽丞等小官,與李峤、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長沙杜甫江閣
詩聖杜甫,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河南鞏縣,長居西安少陵,避難四川成都,駐足湖南長沙,故而詩聖杜甫遺迹甚多,也反映出後人對他的崇拜。古人很浪漫,曆史很有趣,同為唐代大詩人,史稱“大杜與小杜”,“大杜”即詩聖杜甫,“小杜”乃晚輩杜牧,同宗同源相隔百年,居然在唐詩的字裡行間相映生輝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