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密室的時候扭到腳,兩個多月了,商家仍舊沒有任何賠付。”近日,小苗撥打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8月中旬在玩密室逃脫時,因商家場景設置不當,導緻同行3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擦傷挫傷,但商家一直未給處理和解決方案。
恐怖、劇情、角色扮演……破解謎題、追求刺激的沉浸式體驗“密室”,已然成了當下許多年輕人休閑娛樂的新寵。然而,玩家在密室内受傷引發投訴的案例也有不少。除了經濟方面的糾紛,人們更加關注的是:恐怖主題的密室逃脫,本身就具備危險、刺激等屬性,商家是不是該在安全措施上多花點心思呢?
擦傷、扭傷等事故頻發
小苗自2015年起便開始玩密室逃脫,從最初單純的解謎,玩到現在的沉浸式體驗,見證了密室逃脫行業的發展,也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8月初,她看到玩家群裡有人分享《最後的返校日》主題密室的遊戲經曆,恐怖、穿越、扮演等描述詞勾起了小苗濃濃的興趣。不過,朋友們介紹,裡面的滑梯環節比較容易受傷,這一友情提示讓曾經腳部骨折過的她産生了顧慮。8月16日,跟閨蜜吃完午飯後,她在某點評網上搜索發現,有玩家稱滑梯環節已經做了改進升級,管道外鋪設了不少海綿等防護道具,“有保護設施沒問題的。”打消了顧慮後,她趕快拉着閨蜜一起前往。
△《最後的返校日》主打恐怖、角色扮演等,吸引包括小苗在内的諸多玩家。
一行3人按照預定的時間到達密室,與另外3人拼場開啟遊戲。據小苗回憶,進場前,商家先是要求所有玩家掃描二維碼,閱讀項目須知并簽署《免責協議》,随後對遊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做了提醒。“商家說滑滑梯的時候要雙手抱于胸前,雙腿并攏微微擡起。”進場20分鐘左右,他們便來到了滑梯的環節。“沒玩的時候想象不出滑梯的結構,玩了之後才知道滑梯很陡。”小苗稱,由于是摸黑進行遊戲,身體跟着滑道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最後一段滑道更是接近90度,完全看不到前面的情況。在滑滑梯的過程中,想要保持雙腿擡起的姿勢,腿部、腳部都得用力,“其實很難控制。”就在滑出滑梯的瞬間,小苗的腳還是扭傷了。她立馬叫停了遊戲,前往醫院做檢查。
△小苗從滑梯滑下後,腳部扭傷,商家僅能提供滑梯口處監控。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主題密室因此受傷的人并不在少數。在某點評網站上,不少玩家表示,在滑梯環節有不同程度的擦傷、扭傷,甚至有腳部骨折的情況。他們認為,滑梯環節确實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商家一方面要加強對玩家的風險提示,另一方面也應當增設防護措施。“比如在滑梯口處增設海綿墊,給玩家發放護具等,都能有效避免受傷情況的發生。”
△玩家反映,遊戲過程中受傷。
“屋子裡幾乎沒有什麼燈光,時不時還有‘鬼怪’、‘喪屍’(由真人扮演)出來吓你,就得拼命往前跑。”除了道具方面的問題,在密室内更容易導緻玩家受傷的,還有玩家因過度驚吓、恐慌等造成的推搡、擁擠、摔倒等。來自江蘇的小趙首次玩密室,便被受驚吓的朋友推搡導緻腳部輕微骨折。
玩家受傷後,責任如何認定?
記者聯系到《最後的返校日》主題密室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在遊戲開場前,已經向玩家講解了遊戲規則,進行了安全提示,還簽訂了免責協議。他堅稱,小苗受傷是未遵守商家的提示、姿勢不到位所導緻,不能将責任歸咎于商家。而且,目前來看,受傷人數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你去遊樂場滑滑梯會有安全問題嗎?”負責人反問記者。此外,他強調,整個項目是由專業團隊設計并進行過安全評估,滑梯口附近也鋪設了海綿墊等防護設施,并不存在安全隐患。“之前有關部門接到投訴後也來調查過,沒問題。”該負責人還說,前期商家跟玩家協商過,想要私下解決這件事,後來之所以未賠付門票和醫藥費,是因為小苗提出的賠付費用不合理。“她還要求我們賠付誤工費,一共1萬多,這不是訛人嗎?”雙方多次協商,仍未就賠償費用達成一緻,隻好走法律途徑來劃分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衆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實際上,在不少密室裡,商家都會要求玩家簽署所謂的免責協議,若玩家在遊戲過程中因為過度驚吓、恐慌等造成的推搡、擁擠、摔倒等現象而造成損傷的,經營者不予負責。這個條款是否意味着消費者要承擔全部責任呢?記者咨詢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得知,商家的免責協議可能涉及格式條款。根據《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那麼,消費者在密室中受傷,責任究竟如何劃分?2018年上海市長甯區人民法院的一則判決書可作參考。
2016年8月20日,陸某在“X先生密室”遊玩過程中,下行時從爬梯滑落,導緻右上臂骨折受傷。陸某将“X先生密室”所屬的上海骥途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骥途公司)訴至法院,認為該公司對此次事故負有百分之百的責任。2018年,法院一審認為,密室逃脫遊戲場所的經營主體,應當負有對參與遊戲人員的安全保障義務。遊戲場所内的樓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警示标志并不顯著,經營者并未盡到充分提示義務。且在陸某受傷後,經營者未盡到合理限度内的救助義務。同時,判決書裡也提出,陸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願選擇參與密室類的遊戲,應對遊戲場所内的環境給予充分注意,但陸某下樓梯時卻選擇背朝樓梯的方式,亦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最終認定,骥途公司對陸某損傷承擔45%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陸某自負55%的責任。
如何規避風險?商家仍需加強安全保障
恐怖主題的密室逃脫以刺激、驚悚等元素吸引了一大批玩家,近兩年更是在申城遍地開花。随着密室逃脫的快速發展,令玩家恐怖的方式也從“貼臉殺”(即NPC突然湊到玩家面前)到現如今的“追逐式”,場景互動性越來越強。在此背景下,等到消費者受傷後再去談責任劃分未免太遲。如何提前一步有效規避風險?業内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密室逃脫仍屬新興行業,其是否算作娛樂場所仍未有明确定論,更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目前主要還是靠行業自律。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商家自身仍需時刻繃緊安全弦,加強安全保障。
通常情況下,一個密室的落地,要經曆劇本撰寫、場景裝修、内測評估、開門營業等環節。而每一個環節,經營者除了考慮到遊戲關卡的流暢、保障玩家遊戲體驗外,安全因素的考量必不可少。從目前上線的恐怖主題密室逃脫可以看出,追逐已然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受到驚吓的玩家在場景内奔跑極易産生危險,但商家可以充分預設,提前采取措施。業内人士稱,由于經營者對遊戲環節了解充分,可以預知會導緻玩家情緒激動的環節和環境,從而選擇性地在相對應的位置鋪設防撞墊等防護設施,有效減少場景内道具帶來的擦傷和碰撞風險,并通過内測評估,不斷完善設施,進一步降低風險程度。
△已有不少密室逃脫經營者準備護具。
商家是否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主要在于其作為遊戲的經營者以及場所的管理人是否提供符合安全規範的設施設備以确保消費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是否盡到勤勉、謹慎的通知、警示和指引義務,以提示消費者避免損害後果的發生。因此,在玩家進場前,商家有義務将密室内可能存在的風險悉數告知,同時也可以提供護肘、護腕、護踝等必要的防護設備,盡可能減少傷害發生。
此外,在玩家進行遊戲的過程中,場控可以通過監控設施實施幹預,及時對場内的情況進行調度,把握遊戲節奏,避免玩家因驚吓過度産生意外。如果确實無法避免擦傷等情況,密室經營者也應當配備醫療箱,第一時間對受傷人士進行救助。
△部分密室逃脫配備醫療箱。
業内人士也指出,一方面商家要盡可能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玩家也要對密室内可能發生的情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百分之百安全很難做到,玩家仍然要注意自身安全。”民法典中規定了“文體活動中的風險自甘原則”,即被侵權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這也意味着,玩家在參加活動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此項活動的形式和特點,結合自身身體情況,合理預估活動風險。在活動中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妥善采取安全保護措施,避免危險的發生,要盡到自身的安全注意義務,時刻謹記“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欄目主編:毛錦偉 文字編輯:栗思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栗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