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千家詩》,讀到蘇轼的《海棠》時,不禁為“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柱照紅妝”一句擊節贊歎。與此同時,禁不住去想象秉燭賞花的場景,在跳動的燭光之下,那紅海棠應該會随之起舞吧?此時此刻,即便海棠花沒有香味,詩人應該也為花香而沉醉了吧。無獨有偶,唐代大詩人李商隐也曾秉燭賞花,寫下了《花下醉》,它的原文如下: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尋芳不覺醉流霞”點出詩人賞花醉酒之事,盛春之日,詩人出門踏春賞花,群芳争豔,詩人目不暇接,心情大好,于是飲酒助興,不知不覺間就沉醉在這大好春光之中了。“不覺”寫詩人面對美景和美酒的狀态,流露出喜愛之情。“流霞”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仙酒,在詩中有一語雙關之意,一是指眼前的繁花像流動的彩霞,二是指眼前所飲之酒。詩人不知不覺間喝醉了,也不知不覺間融入了美景之中。
“倚樹沉眠日已斜”點出詩人醉酒之後的狀态,這一句緊緊扣住前句中的“醉”字展開,由依樹而不覺沉眠,由沉眠而不覺日已西斜。醉酒後的詩人依着花樹,沉沉睡去,不知道已夕陽西下。此時此刻,詩人醉眠于花樹之下,達到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倚石忽已暝”的境界。
“客散酒醒深夜後”點出詩人酒醒之後的時間,當詩人從醉酒的狀态中清醒過來時,已是深夜,客人早已散去。雖是盛春時節,夜深之時,也會風涼露重,花樹之下,隻有詩人一人。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會想着趕緊回去,但詩人卻遊興未盡,決意秉燭賞花。
“更持紅燭賞殘花”點出詩人秉燭賞花,詩人遊興不減,拿着紅燭,獨賞殘花。可以想象,夜色朦胧,在燭火的映照之下,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幅五彩缤紛又隐約朦胧、似夢如幻的美景。詩人秉燭夜遊,正是擔心殘花凋零,美景不再,他的這一舉動,表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憐惜與珍視。
從這首《花下醉》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悅納自己,他踏春出遊,時值盛春,繁花似錦,飲酒助興,流連其中。此時,詩人悅納自然,依樹而眠,夕陽西下,而渾然不覺。此時,詩人心境澄澈,于是秉燭夜遊,發現常人所不能發現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