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招生季。全新的“小升初”招生政策,影響着鄭州諸多初中學校的命運。
剛剛過去這個周末的“搖号”結果顯示,民辦初中降溫明顯:報名人數相比去年減少5298人,參加“搖号”的學校數量少了5所。
民辦學校熱度下降背後是何原因,對周邊公辦學校又何影響?
都知道,學區房受入學政策影響較大,那麼,這次“小升初”入學政策的變化,對鄭州學區房又将帶來哪些變化?民辦學校的降溫,會否讓公辦學區房再度升溫?
河南商報記者 張麗
現象:民辦學校生源降溫
7月18日,鄭州民辦初中電腦“搖号”派位舉行。
一場入學政策的改變,也對學校産生了不小的影響:今年,鄭州民辦學校生源降了溫。
2020年,鄭州市區共有28466名學生報名民辦初中學校,比去年減少5298人。
參加電腦派位的民辦初中學校,今年減少了5所。
2019年,鄭州市區共有58所初民辦初中學校招生,其中32所民辦初中學校參加電腦派位,今年鄭州市區共有57所民辦初中學校招生,參加電腦派位學校27所。
根據規則,報名人數若超過學校計劃招生人數,則實行電腦派位,今年電腦派位學校數量的減少,也直接反應出了民辦學校熱度的下降。
今年,重點民辦初中報名人數比去年也有所下降。比如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2019年計劃招生240名,報名2942人;2020年計劃招生600人,報名2162人。河南省實驗文博學校2019年計劃招生200人,報名3263人;2020計劃招生700人,填報志願人數達到2251人。
另外,民辦學校兩極分化也更為嚴峻。鄭州津孚國際學校計劃招生100人,報名人數是0。鄭州市二七區創藝學校計劃招生100人,報名人數為7。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啟元中學計劃招生100人,報名人數是11。
疑問:民辦學校為何大幅降溫?
鄭州的初中是“公辦弱,民辦強“,這已成為多數家長的共識。
曾經在家長眼中的“香饽饽”,現在溫度為何降了呢?
“民辦降溫,這是政策影響的結果。”鄭州市教育行業業内人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以前家長選擇學校的範圍相對較大,先試民辦再公辦。如今,家長們隻有一次機會,即公辦、民辦隻能二選一,民辦派位就像’中獎’,需要一定運氣,所以如今家長在對民辦學校的選擇上也更加慎重了。”
這些年,鄭州民辦初中炙手可熱,影響力遠超重點公辦。其根本原因在于“選學生”、在于生源的優勢,學校提前對省内優質生源做了篩選,吸納了不少優秀學生,也成就了學校驕人的成績。“如今,民辦學校不能再’掐尖’選生源,對民辦學校來說競争優勢也會有所下降,家長對民辦學校的教學前景也可能出現疑慮,這些因素綜合影響,導緻民辦學校出現降溫。”
走訪:向公辦“回流”,學區房的熱度會否随之升溫?
民辦生源的減少,對應的是公辦學校生源的增加,“現在的情況是,必須保障學生有學可上,民辦派位’落選’,學生将由鄭州市各區中招辦根據戶籍住址分配就近入學。“河南商報記者向多所公辦初中了解,現在所在的片區已經有學生開始回流,人數比往年增加了。
民辦學校降溫下,公辦學校重回家長視野,這是否将帶動周邊學區房的升溫?
來到北環文博路片區,這裡分布着省實驗中學、文化路一小等重點學校,其中文博花園是省實驗中學、文化路一小的雙學區,對比今年五月初成交均價24700元/平,現在7月均價有所上升,目前均價25287元/平,據附近門店的房産中介工作人員介紹,上周這個小區帶看了8組客戶,咨詢的客戶增多了。
在鄭州西區著名的鄭州市外國語中學片區,這裡的學區房價格着實不低,鄭州外國語中學家屬院的價格相比周邊最高,均價35000元/平,堪比北龍湖房價,目前網站上咨詢的客戶和此前相比還沒什麼變化。
這裡交易活躍的是天然氣家屬院,挂出的房源多,成交較為活躍。據一位房屋中介人員講,最近兩個月他已經帶看了十多位客戶,有以20519元/平成交,“主要是目前市場購房的熱度有所回升,加上升學季的影響,這個時候也是最好賣的月份。”
觀點:未來鄭州學區房市場走勢将如何?
此次探訪發現,學區房市場的确比前幾個月時熱度有所上升,不過,這也可能是市場整體回溫的表現,至于學生向公辦學校回流對當下學區房市場的影響有多大,并不好說。
“這個影響效果并不會這麼快地傳導到市場,今年民辦學校報名人數的減少,意味着家長放棄了民辦而選擇公辦學校,是家長對民辦學校期待值的降低,未來隻要就近劃片入學的制度不改變,學區房依然是有市場的、有熱度的。”一位房地産業内人士說道。
但也有家長和房地産業内人士持不同看法,“學區房本就是教育不公的産物,随着其他城市多地劃片,鄭州公、民同招政策的出台,鄭州新優質初中的擴建,未來的學區房市場将不再吃香。”
總結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成為多少家長的“教育焦慮”。
購買學區房,成為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斷改革,将會時刻左右着學區房的命運,所以,未來學區房市場充滿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希望在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下,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高攀學區房。
(河南商報編輯 吳冰 劉夢鴿 李英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