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活看點】
從事宣紙制作35年,經手曬制宣紙600多萬張,毛勝利将刷紙的力道和手法拿捏得恰到好處。從最薄的“紮花”到最大的“三丈三”,他熟練掌握各類宣紙曬制工藝,先後參與宣紙傳統制作工藝技術革新17項。
窗外,寒風陣陣;曬紙間,熱浪滾滾……
木架高懸,紙帖置于其間,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曬紙工毛勝利(見圖)伸出食指,小心翼翼點起宣紙一角。反邊牽時右臂微擡,防止絞邊,向右扯時左手下沉,避免粘連。不到10秒,一張薄如蟬翼的宣紙就貼在了燒熱的鐵牆上。
牆面早已刷上一層米湯,紙剛貼上,迅速粘住。“先吊角,再托曬……最後收窗口。”毛勝利一邊拿着毛刷刷宣紙,一邊念起口訣解說。經過高溫烤曬,原本濕漉漉的宣紙變得幹爽,毛勝利雙手張開,迅速将其收下。至此,一張宣紙曬制完成。
宣紙制作這一行,毛勝利幹了35年。從最薄的宣紙“紮花”,到最大的宣紙“三丈三”,600多萬張宣紙在他手中曬制。“18歲進廠,我從曬紙學徒工幹起,曬了一輩子紙。”毛勝利說。
宣紙以青檀皮為主料,佐以沙田稻草,古法宣紙制作由108道工序組成。其中,曬紙分為7個步驟,通過攙貼、盤貼、澆貼、鞭貼、做貼、曬紙和收紙,把紙帖變成了紙張。前5個工序是準備工作,将紙烘幹、浸濕、拍打,使其松軟,便于分離。之後重在技巧,揭下宣紙,烘幹收好,不留褶皺。
“說到曬紙,既要牽,又得刷。”毛勝利說,首先要用指尖将濕潤的宣紙進行分離,手勁大了容易破,力道輕了揭不下來。牽下紙後,刷子就派上了用場。紙張要刷得幹燥平整,每一刷使用的力度又不一樣,刷重了,牆面容易粘上紙絨,刷輕了,宣紙又會起皺報廢。而要熟練掌握手法和力道,至少需要3年。
在他的個人資料裡,3個數據格外醒目:每月工作出勤率100%、每月平均完成工作任務180%以上、每月産品對路率達95%以上。從曬紙學徒工成長為曬紙大師,背後離不開夜以繼日的付出。
牽、刷、收,同樣的動作,毛勝利一天要重複上千遍,在10多平方米的曬紙間裡移動近10公裡。除了保持技術穩定,他還得克服高溫影響。車間常年得在40攝氏度以上,烘烤宣紙的牆面溫度更是高達65攝氏度以上。
“進廠那年,光點角這一個動作,我就練了一個多月。每天練習8小時,五六百張紙下來,手指都點腫了,但師傅的要求半點都沒放松。”毛勝利坦言,做曬紙工,是一點一滴壘起來的技術。
既能吃苦,也敢創新。2015年,應書畫家的需求,廠裡開始嘗試制作寬3.3米、長11米的“三丈三”宣紙。紙張大,挑戰難,重達千斤的紙帖如何才能刷平整?擺在曬紙工人面前的最大難題就是定位。
3米高架,6人合作。巨幅紙帖,一人往上托舉,一人側面拎着。毛勝利作為“頭刷”,站在架上,起到定位作用,連同兩名曬紙工一道,刷平紙張。同時,還有一人推車。
“紙張定位得準,不能有一點偏差。”毛勝利說,自己一開始憑經驗,刷路照着以往的來,馬上就出現了褶子,“後來發現,‘三丈三’必須做好銜接。我的刷子朝上走,便于下面接刷的師傅往外趕。”
3把刷子協同合作,近百名技藝精湛的撈紙、曬紙、剪紙工人共同生産,時隔不久,“三丈三”宣紙終于制成。眼下,越來越多書畫家來到安徽泾縣,定制宣紙,參觀體驗。
提升技藝,離不開優化創新。近年來,毛勝利先後參與宣紙傳統制作工藝技術革新17項,曬紙效率得以提高。他和同事們一起努力,對曬紙技藝中曬紙刷路、蒸汽焙貼等工序進行升級。和當初師傅手把手教導自己一樣,毛勝利習得的曬紙手藝,如今也傳給了廠裡的年輕人。他的徒弟中,不少已經能夠在各個曬紙車間獨當一面。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7日 0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