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高考結束了,同學們有考得好的,也有考得不甚理想的,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那麼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填報志願了,雖然看似容易,但是它的重要性比起高考成績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是理科生,按平時的學習成績來看,我完全可以考一個超過一本分數線的成績。但是我的高考成績可以說是非常非常不理想,甚至連一本的分數線都沒更過。
之前的種種幻想瞬間破滅在我心目中,上海是最适合我發展的地方,所以我一直都把上海當成我的目标。
我最喜歡的大學一直都是同濟大學,雖然考上的幾率非常小,但是比起沒有目标地盲目學習,能有一個信念在心中,也能給予自己一個不小的動力。
确定自己不能去上海上學之後,我把目标轉向了北京。北京有很多大學,有流的清華、北大,也有三流的學校。一流的學校不用說,那是一定考不上的,想都甭想。而其他的學校……雖然不能說絕對是,但是給我的感覺就隻是花錢買文憑,所以也隻能放棄。
填報志願之前,家裡人給我推薦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說是雖然現在不太受歡迎,但是那隻是由于它剛出現沒幾年時間。我翻看了一下填報志願指南,最終選定了青島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由于它是一本的院校,我也就沒對它抱有很大希望。
二本的院校經過反複篩選,最後定為浙江财經學院和廈門理工學院(其他的學校都是保底用的,根本就不想去)。
最後,我的一本第一志願定為青島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第二志願全是冷門學校(希望能碰上個好運氣),二本和三本的學校也都填滿了。
錄取結果下來後,我竟然真的被青大錄取。這可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了:以二本的分數進入一本的學校。而且我報的二本的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也就是浙江财經學院和夏門理工學院,這兩個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都比我的高考成績高出好幾分我如果不被青大錄取的話,恐怕在國内就真的沒學上了。
所以,在我看來,高考志願的填報,不僅僅要“謹慎小心,量力而為”,這隻能提供基礎的保障,隻能保證自己有學上;至于能不能去自己真正喜歡的、适合自己發展的,還得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适當地大膽一些。
另外,在學校所在地的選擇方面,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學校在哪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雲雲,可是那隻是舊觀念。在我們當代學生眼裡,從邁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就相當于已經把自己的一隻腳踏入了社會。大學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的地方,更是我們真正邁向社會的一個踏闆、墊腳石。大學所處的地區、環境,都将給學生們帶來巨大的影響。舉個例子來說吧,在上海上大學的學生,其知識運用的靈活程度、複雜人際關系的處理等社會實踐水平總是比偏遠地區的學生高出很多。
中外合作辦學是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辦學國際化的重要舉措,也為考生的高校學習提供了新的形式。中外合作辦學班的錄取分數線通常比該校的錄取分數線要低一些,但學費等費用要高,學習形式通常是在國内和國外兩階段學習。對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或有意到國外學習的考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