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流鼻血,以為是血熱上火,沒想到是白血病!
孩子精神不太好,總是想睡覺,還以為是缺微量元素呢,沒想到确診白血病!
孩子摔破了腿,傷口越治越大不愈合,竟是白血病搞得鬼!
在兒童白血病确診家庭,“沒想到”反應了父母的痛心與無助,其實在兒童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當中,白血病大約占到35%,而且發病率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白血病是一種造血系統異常而引發的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兒童患者中急性白血病發病率較高。
為什麼近年來得白血病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它的病發與哪些因素相關?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白血病的病理是怎樣的。
一、白血病到底是怎麼回事?
人的血細胞是由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闆組成,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血漿。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闆都有固定的比例,共同維護血液循環的正常運行。
紅細胞主要是血紅蛋白,可以輸送氧氣,将營養帶向身體各處,缺少紅細胞,會引起貧血現象。
血小闆是負責凝血的,也就是保持血液在血管内運行而不是到處亂竄。我們身上有傷口時,就靠血小闆來止血,如果它能量不足,那就會産生流血不止的現象。
白細胞對于人體提高免疫力有重要意義,在正常的範圍内,白細胞數量越多,人體免疫力就越高。
白血病的發生,一是白細胞數量異常增多,紅細胞和血小闆數量被迫降低,二是這些白細胞大部分都不是健康細胞,甚至可以說是“殘次品”。
這樣的細胞充斥在血液中,不僅無法提高人體免疫力,反而壓縮了紅細胞和血小闆的生存空間,使血液運行紊亂,發生嚴重貧血和出血現象。
白血病之所以被稱為血癌,就是因為白細胞的增殖和浸潤無法控制,人體對正常細胞的生成無法滿足健康需要,從而使身體極度虛弱最後死亡。
血液是遍布全身的,它出現異常對于人體影響極大,目前治療白血病的方法,效果較好的是骨髓移植手術。但因條件所限,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
化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但其也會給身體帶來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孩子的抵抗力本身就比較差,化療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痛苦。
白血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但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應對,普通人要對知道白血病的症狀表現,早發現早治療,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二、白血病都有哪些症狀表現?
既然是白細胞的異常增生引發的白血病,那它的症狀表現與這一點息息相關。人體血細胞的生存空間都是固定的,白細胞增多,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紅細胞。
紅細胞減少,人體的血紅蛋白無法正常輸送到身體各處,引起貧血。
貧血是指人體血液中紅細胞數量不足,無法對組織器官充分供氧,人會出現乏力、疲勞、頭暈等現象。因為紅細胞測定比較複雜,臨床上通常以測血紅蛋白濃度來代替。
在我國,成年男性Hb小于120g/L,女性Hb小于110g/L就被認定為貧血。倘若患者有面色發白、疲乏無力或者頭暈現象,可以去測個血常規,若有貧血現象需要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
流血不止是白血病的另一個典型症狀。
鼻子頻繁流血、身上的傷口流血不止等都不是正常現象,時間長了會加劇貧血的症狀。此時需要考慮血液中的血小闆是否存在不足的情況,流血不止是血小闆功能無法正常發揮的表現。
當然流血不止和肝功能異常、感染、大血管破裂等也有關系,出現這種現象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以明确病因。
白血病所影響的流血不止,臨床上兒童多見于鼻子流血,女性多見于月經不止,男性多見于牙龈出血、眼底出血等。尤其是有外傷時血流難止,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低燒、關節痛、點狀出血等也是白血病常見症狀。
白血病發生時,身體免疫力低下,容易導緻細菌、真菌感染,從而引起低燒現象。不明原因的長時間低燒需要引起重視,去醫院檢查是否存在炎症以及炎症的病因,以排除白血病病變。
身體出現很多小紅點,呈發散狀。這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之一,是由于脾髒腫大引起的。
白血病引起的關節痛,在兒童患者當中較常見,孩子出現渾身疼痛但又無明顯傷口,需要家長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現在得白血病的孩子越來越多,與外部環境和孩子自身的身體條件都有關系。
三、為什麼得白血病的孩子越來越多?
孩子相對于成人而言,器官發展還不完全,免疫能力相對不足,在面對外界和自身因素的侵襲時,很容易受到影響。
密切接觸各種電離射線,是白血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現在電子産品、查體時的光片等等,會有我們所說的“輻射”,實際上這些X射線、Y射線或鐳元素,會對人體的血液細胞産生影響。
人體DNA在射線的刺激下,容易發生突變或者斷裂,改變骨骼的生長軌迹。
骨髓當中生出大量白細胞,使其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破壞,從而造成白細胞異常,侵襲到身體的各組織器官,出現多種症狀。
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化學品,是兒童白血病發病居高不下的另一重要因素。
影響血液的化學因素,指苯和苯的有機溶劑、甲醛以及某些藥物當中。
大家對甲醛比較熟悉,裝修時所用的乳膠漆等化學品會散發出高濃度甲醛,對孩子的血液形成強烈刺激。很多白血病患兒在剛裝修好的房子裡住過一段時間,才被發現患病,就是這個原因。
而苯及其有機溶劑,則可能存在于兒童玩具當中。尤其是一些劣質玩具,有刺鼻的氣味,孩子跟這些玩具進行親密接觸以後,也容易增加白血病的發生風險。
除此之外,塑料、塑膠制品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孩子的健康都有一定影響。
有白血病家族史的兒童,患病風險會比正常人高約3倍。
在患白血病的兒童群體中調查發現,家族性白血病占全體人數的0.7%左右。這個數據雖然無法确定白血病具有遺傳性,但能肯定是它具有易感性。
白血病發是需要契機的,如果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狀态,即便體内有導緻白血病的風險因素,也可以将它控制起來,避免或者延緩其病發。
日常生活中規律生活、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其與有害物質接觸的機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兒童患白血病的幾率。
四、做到這幾點,減少兒童患白血病的幾率
孩子的脾胃、肝髒、腎髒都比較稚嫩,和成人發育成熟的機能是不能比的,因此在外界環境、飲食等方面,需要受到更多的呵護。
1.不要随便服藥,尤其是氯黴素、乙雙嗎啉等藥物。
是藥三分毒,有些化學藥品,會對血液産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需要少吃甚至是不吃。
孩子生病,家長恨不得拿到靈丹妙藥,一下子把孩子的症狀給治好。但往往有時候症狀沒有了,病根卻沒有完全消失,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器官産生影響,使其機能無法正常發揮。
一旦血液的造血和凝血功能出現異常,很容易引起白血病發病。
2.減少與物理、化學物質的接觸。
這裡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兒童玩具。小孩子是離不開玩具的,但玩具往往是一些塑料制品,中間可能會含有較多的苯、甲醛等緻癌物。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清洗,但化學品短時間内是清洗不掉的。
其次是裝修的材料要進行篩選,盡量選擇甲醛含量較低的,以減少對血液的刺激。即便如此,裝修結束後最好通風放置半年以上,釋放出其中大部分甲醛。
去醫院檢查,盡量不給孩子安排X射線類體檢。另外也要減少孩子去一些實驗室等處,避免接觸放射性核素等物質。
3.培養孩子不挑食、均衡飲食的習慣。
兒童的飲食習慣跟父母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孩子平時不愛吃飯,以零食、可樂、牛奶等為食,吃的水果蔬菜量少,更不用提粗糧等有益食物了。
這對孩子的健康影響很大,即便短期内看不出來,但長期下來肯定會改變身體正常的代謝結構,增加基因突變的可能性。
所以要帶孩子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貧血的可能性。
文章結語:
孩子是一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孩子的健康也牽扯着所有父母的心。得了白血病的孩子,不僅自身要承受痛苦的折磨,對于整個家庭的傷害都是極大的。要淨化孩子周圍的環境,避免其與太多化學品接觸,均衡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對抗可能的疾病。
白血病是血液内的白細胞異常增生、減少紅細胞和血小闆的生存空間而導緻的,因此維護身體造血能力、保持血液循環正常進行就可以減少發病幾率。
參考資料:
【1】杜振蘭.兒童白血病的危險因素[J].癌症進展,2021,19(24)
【2】蔡玉麗,鄒堯,陳曉娟,張麗,郭晔,楊文钰,陳玉梅,竺曉凡.982例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20,28(02)
【3】薛連國,姚玉前,蔡志梅,毛建平,賈韬,趙利東.影響兒童急性白血病發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9,27(06)
【4】于皎樂,鄭胡镛.兒童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治療新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6,3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