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是比較特殊的兩個人,他們有共同的生母,但是卻站在了政治對立面,最後關系徹底破裂,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那麼,雍正和胤禵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才造就了後來的尴尬局面?
首先,兩個人的成長環境大不相同,導緻感情不深。
胤禛出生的時候,生母烏雅氏地位還不算高,按照清宮規定,皇子必須交給地位更為尊貴的其他妃子撫養。于是,胤禛被帶到了當時的代皇後佟佳氏那裡,由于佟佳氏無子,她對這個兒子視同己出,這也是胤禛最終得到康熙帝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
胤禵出生的時候,生母烏雅氏已經被冊封為德妃,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再需要把兒子送給其他妃子撫養。雖然兄弟倆都是烏雅氏所生,但是一個由代行皇後職責的養母撫養長大,另一個由親生母親撫養長大,而且兄弟二人年紀相差10歲,基本上沒有什麼感情。
其次,兩個人性格迥異。胤禛是一個脾氣暴躁、心胸狹窄的人,雖然辦事能力很強,但是很容易得罪人,關于這個缺點,康熙也曾多次對他提出批評。直到康熙晚期,胤禛才學會收起鋒芒,主動避開與他人争鬥,但是當他即位之後,就立馬對政治對手展開了打壓。
胤禵則是一個心胸坦蕩、大氣豪爽的人,從性格上來看,他和皇十三子胤祥有些相似。一般來說,心胸寬廣的人很難和心胸狹窄的人成為朋友,他和親哥哥胤禛始終沒能交心,就是這個原因。
第三,政治理念不同。胤禛早年多次跟随康熙外出視察,而且有過多次辦差經曆,深知康熙盛世背後隐藏的巨大隐患。因此,胤禛處理政務不講人情,凡事以大局為重,他希望依靠雷霆手段整頓吏治,革除康熙晚年的弊政。
胤禵和皇八子胤禩關系很好,兩人都屬于才德兼備的人,在朝野内外擁有大量支持者。胤禵和胤禩的政治理念比較相近,都是希望繼續推行康熙皇帝的仁政,通過籠絡人心積累政治資本,這和胤禛的風格完全不同。
最後,思想成熟度存在差距。胤禛懂得韬光養晦,自從廢太子事件發生後,他就自诩為"天下第一閑人",再也不主動參與皇位争鬥。胤禛明白,當所有人都在争的時候,一個主動避開漩渦的人,反而能夠讓父皇另眼相看。
胤禵則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當他和親哥哥胤禛處不來的時候,立即站在了對立面;當他的地位和聲望逐漸提升之後,馬上就離開八爺黨另立門戶。而在雍正即位之後,胤禵竟然公開對他進行質問,這種不成熟的行為,直接導緻兄弟關系徹底破裂。
總的來說,即便胤禵通過帶兵打仗積累了軍功和聲望,但是在政治上,他肯定不是雍正的對手,兩人最終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其實從兄弟倆被分開養育的時候就已經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