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及周邊的高山草甸和草原上,有一種長得非常像老鼠的兔子,叫高原鼠兔,也叫黑唇鼠兔。它的體色為灰褐色,身材渾圓,長得甚是可愛。
高原鼠兔一般都是灰褐色的,但是在1994年,人們在四川甘孜州的石渠縣,發現了一隻通體雪白的高原鼠兔,據悉這是一隻白化的個體,在自然界裡面十分罕見。
自1994年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在野外發現白化高原鼠兔的身影了。時隔28年,在2022年9月初,人們再次在石渠縣的一處草場上,記錄下了高原鼠兔的白化個體。
當地林草局的外業工作人員在色須鎮境内開展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時,前方不遠的草地上,有隻通體雪白的小動物,于是趕忙拍了下來。
隻見這隻小動物外形像老鼠,又像兔子,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一下子就想到了是高原鼠兔。隻不過一般的高原鼠兔都是灰褐色的,而它全身的毛發均為白色。
據悉,白化現象在自然界裡并不罕見,比如松鼠、鲸魚、袋鼠、蝙蝠、鹿等身上,都發現有白化現象的存在。而它出現在高原鼠兔這類發生頻率較低的動物類群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什麼是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是一種小型的哺乳動物,屬于兔形目鼠兔科,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物種。在小動物裡面,它們的體型算中等,成年之後能達到180克左右,體長12-19厘米。
它們雖然是“胖老鼠”般的身軀,但卻具備了一些兔子的神韻,因此得名。高原鼠兔的耳朵圓且小,後肢比前肢長,爪子比較發達,吻、鼻部的被毛為黑色。
它們主要營家族式生活,親親戚戚長長聚在一起,洞穴相隔也不遠,家族所有成員的洞穴聚在一起就被稱為巢區。随着家族成員的增加,其巢區也會擴大。
高原鼠兔的生活模式比較奇特,一般的動物,要麼是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而它們卻除了這兩種之外,還存在多夫多妻制,三種現象并存,這在其他的動物身上,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多數的小動物,為了躲避天敵,一般經營晝伏夜出的生活模式。高原鼠兔也例外,它們主要在白晝活動,活動範圍也不大,離巢穴20米左右。
它們是一種植食性動物,以各種牧草為食,不用冬眠,秋季也不會像其他動物一樣貯存食物。
因為高原鼠兔的數量多,以牧草為食,所以在過去普遍被認為是導緻草場退化的元兇,從而被當成滅殺的對象。
自1958年起,一些地方就在想方設法消滅高原鼠兔了,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毒殺。比如2006年,僅青海就有36萬平方公裡的面積被投放了毒,導緻大量高原鼠兔死亡。
後來人們漸漸發現,高原鼠兔對維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及生态系統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們的洞穴,不僅能夠為各種小型鳥類、蜥蜴等提供生存的庇護所,也能鎖住水分,涵養牧草。
另外,高原鼠兔也是草原上一衆小型捕食者的基礎獵物。比如藏狐,堪稱高原鼠兔的專性捕食者,占其飲食構成的95%以上。
高原鼠兔為什麼會變成白色?
白化現象在自然界裡雖然算不上普遍,但也不算罕見,許多動物的身上都有出現。人類也有,研究發現,我國白化病的發病率為0.0057%,也就是說十萬人中,就可能有5個會得白化病。
目前在動物身上并無相關的發病率研究,但從總體的現象來看,還是比較高的。高原鼠兔是白化現象發生頻率較低的動物,但并不代表沒有,已有的發現也證明了這點。
白化現象的發生,普遍認為是與酪氨酸酶有關的基因産生突變,導緻真黑色素合成不良,最終呈現出白化的現象。
相關研究中,對白化高原鼠兔進行了正交、反交、測交的研究,發現起白化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相對于正常毛色而言,造成白化病的都是隐性基因。
在高中生物知識裡面,講到了遺傳因子的表達。假設有等位基因A和a,其中控制白化現象的基因為a,當兩個親本都是雜合子Aa的話,那麼它們交配所生下的後代理論上會出現以下4種情況:AA、Aa、Aa、aa。
其中純合子AA和雜合子Aa因為存在顯性基因A,所以會表現出正常顔色的毛發,而純合子aa則因為隐性基因得到了表達,出現了白化現象。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父母都是正常的個體,會生出患白化病孩子的原因。
由此推斷,兩隻正常的高原鼠兔,可能會生出白化的高原鼠兔,而兩隻白化的高原鼠兔,其後代就一定是白化個體。
就比如野生的白虎在野外十分罕見,而動物園裡面卻這麼多,原因就是人們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用親本都是白虎進行交配,這樣産下的後代也都是白虎了。
近親交配,會增加白化的概率。目前人們關于白化高原鼠兔的研究還很少,許多謎團仍未解開,時隔28年再次發現了它的身影,具有重要意義。
這隻高原鼠兔除了毛色不一樣之外,其他的特征與正常的高原鼠兔無異。但雪白的毛發,在野外并不是很好的保護色,相反,會十分顯眼,更容易被天敵發現。因此相對而言,白化個體在野外的生活,會更加艱難。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