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8 12:18
寫作就像造房子。隻認識一些字詞,像空有一堆磚頭,蓋不出房子,自然也寫不出一篇好文章。寫作前先“設計”,搭好“腳手架”後填充内容,文章确定主次内容,就像房間有大小。最後,做好裝修,寫好結尾。
杭州市大關苑一小沈燕岚副校長,從事寫作教學多年,她用這套“建築寫作”的教學觀點,幫助班裡不少孩子提高寫作水平。
“在小學階段,文章有了點題的開頭結尾,主體内容有層次,有新意,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沈老師說。
五年級單元作文 《二十年後回故鄉》該怎麼寫?
造房子前,需要一張詳盡的設計圖。寫作前,也需要“設計”一下。沈老師拿五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文章《二十年後回故鄉》來舉例。
這篇文章所在單元,有《小橋流水人家》《桂花雨》等多篇寫景、叙事、抒情的文章。對照這個作文題,是寫景、抒情還是叙事,或者三者兼有,小作者可以自己先想好。
“對照課文,大家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裡的一景一物一事都可以寫,隻要是家鄉特有的,帶着家鄉的烙印。有同學說家鄉在太原,可以寫山裡的竹林;有同學說家鄉有茶園,可以寫寫采茶的趣事。”沈老師說,稍微一引導,孩子們就能把家鄉的景化為一山、一水、一竹、一茶,把家鄉事化為溪中捉魚、林中挖筍、園中采茶等,鮮活,有趣。
接下來,開始搭腳手架、造房子了。先建下面的房子,再往上加蓋。一層裡,哪邊的房間大,哪邊的房間小,戶型如何安排?這就是文章的寫作順序,以及取材的主次。
帶着這些問題,學生自然而然就能理順文章順序,豐富要寫的内容,拓寬習作視角,寫出“言之有物”的文章。
二十年後回故鄉,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可能是家鄉景色的變化,住宅的變化,父母親人容貌的變化……
同時,二十年來,不變的又是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同學們一開始愕然,之後慢慢有了感悟,大家發現父母的愛不變;同學的友誼不變;對家鄉的思念不變,反而與日俱增……”沈老師說,确定了文章主體内容,“變”與“不變”的讨論、交流中,拓寬了大家的寫作視角,豐厚了寫作内容。
為什麼很多孩子生活中伶牙俐齒童趣十足 但一寫文章卻老氣橫秋滿篇套話?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不出好文章,往往就像造房子缺少“有品位、環保節能”的好材料。
文章裡生動、有張力的素材常常來源于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與其閉門造車,還不如試着演一演。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伶牙俐齒,童趣十足,但一寫文章,卻老氣橫秋,滿篇套話。沈老師說《語文課程标準》要求引導孩子在寫作中說真話、實話、心裡話,這都需要真實的生活實踐和生活經驗。孩子寫不出,多半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真實地描摹生活,更想象不出那些沒經曆過的生活,比如二十年後回故鄉。
沈老師有個好建議:想不出,就先演出來。
孩子們在班裡,可以找到黃金搭檔,再現二十年後與他再見面的情景。如果在家裡,孩子可以和父母演一演。
見面後,先觀察外貌發生了什麼變化?一見面如何打招呼?見面聊了什麼?回憶些什麼……孩子們都情緒高漲。
有人把生活中的父母,想象成自己二十年後的樣子,有個男生說有了啤酒肚,有個女生說燙了頭發;有同學很有趣,把現在兩人所擁有的小秘密,想象成二十年後初次見面要對的暗号。
“表演個十分鐘,同學們的收獲非常大,大家理解了滄海桑田、鬥轉星移,領悟到縷縷鄉愁是心中無法抹去的縷縷溫情。”沈老師說,有了這樣的實踐,同學們創作起來才思如泉湧。生活裡的不少作文題,都可以先來演一演,把豐富的生活語言遷移好,就離寫好文章不遠了。
文章主體構建好,就像房子蓋好結頂。但外立面沒刷,裡面沒裝修,類似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不少同學會為此苦惱。
沈老師建議可以用詩句或歌詞開頭,舉個例子,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張九齡的“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詩句切題,引出整篇文章,結尾再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等詩句,首尾呼應,這篇文章就寫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