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在短時間内席卷了全世界,展現出了極強的傳染性和殺傷力。在積極防治病毒的同時,人們想起了淡出大衆視野其實還沒有太久的非典,想起了曾讓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的西班牙流感,也想起了天花、瘧疾、霍亂、鼠疫等曆史上曾經降臨人間,帶來無數死亡和痛苦的瘟疫。又因為自古到今的瘟疫很多都是以老鼠作為載體,所以鼠疫在衆多瘟疫中可以說知名度、殺傷力都數一數二。
鼠疫,又叫做"黑死病",是人類發展的曆史上規模最大、造成損失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根據統計和估算,鼠疫一共奪走過約一億三千五百萬條生命,對人類曆史的阻礙作用可以說是非常之大。
我們熟悉的文藝複興時期巨著《十日談》、法國作家加缪創作的小說《鼠疫》都是以它為題材,可見其負面影響力之高。在曆史上,鼠疫先後三次大規模爆發和流行,給人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那麼,這三次大爆發分别是哪三次,它們帶來的毀滅性後果具體來講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将目光放到公元六世紀的地中海地區,在地中海世界的東部,是強盛的東羅馬帝國。公元527年,來自農民家庭的查士丁尼一世作為上一任國君的養子而繼位,雄心勃勃的他依靠着帝國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向西進軍,耗費了二十餘年時間,終于将領土擴張到接近當年強大的古羅馬帝國。
然而,公元541年時,一場可怕的瘟疫從帝國南部的埃及襲來。
第二年春天,瘟疫開始全面爆發,很快帝國的死者就發展到每天超過五千人,最多的時候甚至一日之内就有上萬人被奪去了生命。當時,醫療水平野蠻而落後的人們對瘟疫束手無策,隻能當作上帝的懲罰全盤接受,等到瘟疫肆虐數個月後,人們挖坑埋人的速度已經追不上新屍體産生的速度,而原本繁華的君士坦丁堡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
據統計,瘟疫發生之前東羅馬帝國共有約兩千六百萬人口,而這次"查士丁尼瘟疫"前後一共帶走了兩千五百萬人的生命。當然,這一數據并不隻是東羅馬帝國的死亡人口,但死亡人數幾乎與一國人數相同,可見鼠疫的傳播能力、殺傷性有多麼強大。
除了人口的銳減,原本的社會秩序也慘遭破壞,帝國經濟被迫重組,查士丁尼大帝征服歐洲的夢想也由此成為了空中樓閣。
到了十四世紀,第二次鼠疫大爆發來臨了,這次爆發的源頭被認為是中亞的戈壁。因為中亞地區身處歐、亞交界處,這次的鼠疫同時向東、西兩個方向進發,其中向東的傳播到了中國,向西的則席卷了整個歐洲。
當時,歐洲人不懂瘟疫的來源,甚至認為瘟疫是貓帶來的,于是将貓趕盡殺絕。結果,沒有了天敵的老鼠更加猖獗,而人們接下來為了減輕恐慌又将許多無辜者扣上傳播鼠疫的罪名,以為将其處死可以延緩疾病的傳播。
最終,這場鼠疫的第二次大流行持續了長達七十多年,波及到了歐、亞、非三大洲,總共奪走了整個歐洲四分之一的人口。僅在1348至1351年的三年間,鼠疫就殺死了六千二百多萬人,還一度導緻歐洲社會崩潰,進入混亂無序的狀态。
如果要說真正意義上第二次鼠疫大爆發的結束,那則要等到十七世紀,甚至1800年。
十九世紀中期,中國的雲南突然爆發了大型的鼠疫,到1894年,鼠疫又在廣東爆發,并很快傳至香港。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香港的航運十分發達,而鼠疫也借助這一便利很快地被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僅僅在中國,鼠疫就造成了三百萬人的死亡,而人口密集、衛生條件更差的印度則損失了九百萬人口。
針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劫難,法國細菌學家亞曆山大·葉赫森通過從香港病人身上提取發現了導緻鼠疫的"鼠疫杆菌",人類這才終于知曉了它的廬山真面目。以此為基礎,人們弄清楚了鼠疫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并研究出了靠譜的防治辦法。盡管如此,因為鼠疫的廣泛傳播,人類還是蒙受了巨大損失,直到1959年,這第三次的鼠疫大爆發才算正式結束。
這三次鼠疫大爆發堪稱人類曆史上的三次浩劫,它們都造成了人口的銳減、社會秩序被擾亂,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
不過,它也推動了人類對公共衛生和醫療事業的認識,如現在被普遍采用的"隔離"措施,就是第二次大爆發時米蘭大主教所發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