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很多人所說的“年味淡了”一般,就連春節都缺少了曾經的那股熱鬧喜慶的現在,我們要怎樣把其他的流傳上千年的傳統節日過得有節日的氛圍,是個很大的問題。特别是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沖擊的當下,如何讓中華傳統節日綻放出應有的光彩,需要每一個人行動起來。
“節日裡的中國”系列旨在為我們全方位介紹我們的傳統節日,讓我們對自己的文化積澱有更多的了解。适逢中秋,獨在異鄉,夜空的明月似乎并沒有分外圓潤明亮,但“節日裡的中國”系列的《中秋》倒是讓我心中的月光更加清透。千裡共婵娟,東坡不也是在節日暢飲,懷念親人。
黃濤在這本《中秋》裡先是探究了一番中秋節的起源,其實不需要翻閱大量的文獻,我們跟着黃濤在唐詩宋詞的世界裡就能一窺中秋佳節的源流。也許,到了北宋,中秋佳節才成為固定的官方節日,但在唐朝就有無數詩人歌詠過中秋的盛景,帶着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帶着對節日的無比喜愛,歡度良宵。
在古人的世界裡,中秋節并不僅僅是家人團圓賞月吃月餅就夠了。秋天,正是豐收的季節,因而也含有了慶祝豐收的含義。除此之外,在神明主宰萬事萬物的古代,中秋自然也少不了祈福的環節,應該說,所有古代的節日都有此含義在内。人們感恩大地的風險,祈願以後的日子風調雨順。
那麼,中秋節祈福的對象是哪些呢?黃濤在書中便寫到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關于月亮的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等經典流傳了千百年。黃濤在書中則是糅合了不同神話傳說中的故事情節,給我們講出了另一番完整的故事,更有人情味的故事。嫦娥不再是偷吃仙藥,而是情急之下為了護藥而一口吞下了仙丹,飄飄然飛向了廣寒宮。
黃濤在書中考證了中秋節的核心特色食品——月餅的起源,在多番考證現在的月餅起源于胡餅之後,黃濤說到了現在的商業化禮品化的月餅的不成功之處。作為中秋節的一大象征,當下的月餅反而成為了一種負擔,受到的禮盒太多無異于一種災難,吃又吃不了,扔了又可惜。黃濤在書中呼籲開發出口味更加豐富更加吸引人的月餅,想法雖好,實踐起來并不容易,這種隻在特定時間火熱的食品,很多時候口感反而不如那些更便宜的點心。
如果再仔細看看書中所寫的古人在中秋節時慶祝節日所吃的美食,我們倒不必糾結于月餅,還有更多的節日美食在等着我們。書中就寫到了玩月羹、嘗新糧,吃時令瓜果,用桂花、吃烤肉、吃鴨子、吃螃蟹、吃田螺等等,明明又更多的節日飲食,我們何必拘泥于一種呢。
如果過出優質的傳統節日,需要我們對傳統有更多的了解,在節日,我們不僅僅可以飲酒賞花賞月品嘗美食,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内心感到舒暢,讓節日成為一種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