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指肚脫皮是怎麼辦?每到春天、秋天氣候幹燥的時候,有些孩子嬌嫩的小手指頭就會變得慘不忍睹要麼又幹又糙、起倒刺,要麼成片脫皮、露出粉紅的肌膚有些大一點的寶寶,看到手指變成這個樣子,就忍不住去摳、去揪、去咬,結果弄出好些血道子,疼得哇哇直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寶寶手指肚脫皮是怎麼辦?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寶寶手指肚脫皮是怎麼辦
每到春天、秋天氣候幹燥的時候,有些孩子嬌嫩的小手指頭就會變得慘不忍睹。要麼又幹又糙、起倒刺,要麼成片脫皮、露出粉紅的肌膚。有些大一點的寶寶,看到手指變成這個樣子,就忍不住去摳、去揪、去咬,結果弄出好些血道子,疼得哇哇直哭……
可讓各位爸爸媽媽更無語的是,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今年好了,明年又犯。弄得寶寶小手既不好看,又有被病菌感染的隐憂。
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作祟,蠶食了寶寶的小手呢?
一般來說,會有以下三大類原因:
第一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幹燥性脫皮。造成的原因我們大家可能多少知道一些,比如天氣幹燥、人體水分流失較多,寶寶使用的洗手液、香皂、沐浴露等洗護用品的堿性偏強,寶寶缺乏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等,然後就造成了小手幹燥、脫皮的現象。
第二種情況,就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手癬。一般來說,寶寶的某一隻手會先出現脫皮,接着另一隻手也開始脫皮。并且,還會出現紅斑、破口流液、局部瘙癢等症狀。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就要加個小心了。因為手癬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會傳染至身體其他部位,讓問題變得更麻煩。
第三種情況是汗疱疹。有些寶寶會因為手出汗較多而出現脫皮,同時長出細細小小的水疱,就跟小米粒一樣,同時也可能感覺到瘙癢。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在中醫看來都和脾胃功能異常有很大的關系。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寶寶日常的所食所飲,都要通過脾胃的轉化才能變為滋養身體的氣血,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營養"。不管是寶寶的生長發育,面色是否紅潤,還是皮膚是否光潔潤澤,實際上都需要充盈的氣血作為物質基礎的。
當寶寶脾胃出現了異常,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了影響,就會使得氣血不能有效地生成,而且原本體内的氣血不能被有效地輸送到該去的地方。這麼一來,皮膚就得不到有效的滋養,進而出現"虛""燥""裂"等情況。
況且,脾胃還有運化水濕的功能。當寶寶的脾胃出現問題之後,身體裡就會積攢很多讨厭的濕氣。而濕氣聚集多了之後,一方面會反過來繼續影響脾胃的功能、把這個狀況變成一個死循環,另一方面會造成"濕郁化熱"的後果,使寶寶的身體裡出現可以緻病的邪熱。
而這個問題,表現在手指這種氣血循環的末梢上,就會造成水疱、多汗、瘙癢、灼熱感等情況。
說了這麼多,家長朋友一定會問,到底該怎麼解決才好呢?
我們都知道,不管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都需要标本兼顧,不能隻盯着表面出現的症狀不放,忽略了造成這個情況的根本原因。
那麼,寶寶的脾胃為什麼出現了異常呢?
首先的一點,就是飲食失調,破壞了脾胃之前的平衡狀态。因此,在日常養護中,爸爸媽媽一定要樹立正确的喂養觀念,減少生冷寒涼、煎烤烹炸、過甜過膩的食物比例,比如西瓜、猕猴桃、柿子、聖女果、炸雞、烤羊肉串、飲料、甜點、酸奶等等。
葷腥肉類、奶制品、蛋糕甜點飲料等甜膩食物,這類食物本身就容易産生"痰濕",脾胃難以運化。是濕氣的主要來源。而生冷食物、冷飲、或涼性蔬果,會損傷脾胃的陽氣,導緻脾胃運化功能下降,産生濕氣。
這些食物,雖然在客觀的營養寒涼上會讓人眼前一亮,或者是寶寶非常愛吃的東西,但如果長期攝入,必然會對寶寶的脾胃造成極大影響。不僅使手指容易脫皮、幹裂、多汗、起疹子,對于寶寶的免疫力和日後生長發育來說,更是一個拖後腿的存在。
那麼,什麼樣的喂養方式才能讓寶寶有個好脾胃,從而遠離手指脫皮的煩惱呢?
這裡有個健脾胃、除濕邪的食療小方和大家分享:
大米50克,小米50克,鐵棍山藥15克,薏米10克,白扁豆10克,百合5克
将以上材料一起煮粥,每周可以給寶寶喝3~5天,連續吃1至3個月。
1歲以上添加輔食的寶寶可食用。以上用量為3歲寶寶用量,根據年齡的不同,家長可以酌情進行用量的增減。
如果是1歲以下的寶寶,不方便通過食療來調理的話,爸媽也可以學習小兒推拿這種綠色、安全的方法:
清補脾經
家長用左手的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寶寶的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寶寶的拇指,然後用右手拇指自寶寶指根至指尖來回推。每次2~3分鐘。
分推腹陰陽
家長以雙手拇指沿寶寶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輕輕分推。每次2~3分鐘。
揉足三裡
說完了治"本",我們也必須兼顧到表現在寶寶皮膚上的問題。在日常的護理中,有這樣的一些注意事項需要家長朋友們牢記:
如果寶寶幹燥、脫皮的症狀不是非常嚴重,隻是出現輕度的脫皮,身體上沒有疹子、疙瘩,自己也沒有覺得癢。這種情況下,是不需要采取什麼治療手段的,家長們注意給寶寶補充适當水分,保持居住環境裡的濕度,再根據實際需要補充維生素,選擇一些溫和、不刺激的清潔品和潤膚品就可以了。
如果寶寶得了手足癬,就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規範、徹底地用藥,并且要注意日常用品的清潔衛生,尤其大人和寶寶不要共用毛巾、臉盆、手帕等,以免交叉感染。
如果寶寶手部常常出汗,因此脫皮的話,處理時應以收斂、止癢為主,比如在寶寶的手部擦痱子粉、爽身粉等,在清潔後及時擦幹,以保證局部皮膚的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