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诠論:
再者,水底與水面上的流速也并非毫無相關,兩者也會互相影響的:水底的流速會帶動水面的流速。也就是說第八意識會影現出前七識,叫做水底的流速,會帶動水面的流速,換句話說第八意識的業力、種子、無明習氣,會影現前七識的莊嚴或者是不莊嚴、善與惡,會帶動這個。
可]以【說水面的流速原是水底流速的一部分:】意思就是前七識本來就是第八意識的一部分。【這有如七轉識】為什麼叫做轉呢?這個「轉」就是見分、相分,能所不斷,這個轉動就是有這個意思。原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一樣,兩者不能絕然而分為二,但兩者也不是同一個。
有時水面流速也會牽動水底的流速。就是我們的前七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它就會牽動我們的第八意識阿賴耶識。
諸位!阿賴耶識本體并沒有任何的生滅,阿賴耶識是一種無明業力,變成一種名詞,在這個唯識學裡面講,或者《大乘起信論》裡面講,叫做染淨和合,叫做阿賴耶識,有染有淨和合,阿賴耶識。【這就有如七識原是由阿賴耶受無明熏變而來,但七識也會反熏阿賴耶]所以這個七識就是前七識。
注意!第七識是指隻有一個識,是指第七識,前七識是指七個識,這個名詞要稍微注意一下。如果講前七識,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如果講第七意識,就是我、法二執最強烈的。在這裡還有一個附帶說明的,一般在唯識學講,它把第七意識分開來講的,特别地詳細。
在這個《楞伽 經》裡面,這個第七意識它是附帶講,也就是說眼、耳、鼻、舌、身識,這前五識,接下來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别,這分别同時再加上一層執著,就是第七意識,所以在《楞伽經》裡面講,講:分别事識就是包括了前六識還有第七意識,所以,第七意識在《楞伽經》裡面講,都是附帶在第六意識來談的,這個稍微注意一下。
為什麼呢?因為第七意識對内執著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對外又攀緣了第六意識,前六識所落下來的一種影子、影像;對内執著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這是對内。對外執著前六識落下來的一些影子,所以稱為第七意識。因此講到前六識,就附帶講第七意識,這個《楞伽經》有某些角度與唯識學上談的有比較簡略。
簡言之,「相生」「相住】「相滅」是由于現前外在的六塵境風】。為什麼稱為「風」?就是因為這個六境,一般衆生來講,是很難沒有起伏的心,很難,就像風吹動了海面上的海水起波浪,所以六塵境風【激蕩内心而造成】
那麼「流注生」「流注住」「流注滅」這個微細的則由無始來内在的無明業力造成。這個你一定要背一下。
相生、相住、相滅,針對根塵能所來讨論的;流注生、流注住、流注滅微細的生滅,針對微細的種子跟習氣、無明業力來談的。兩個非一非異互相影響。
因此,凡夫即使能因修行而心不緣外境,制令六識不起現行。這個就是二乘人所修的:放棄一切欲、五欲六塵,然後到寂靜處,證得四果阿羅漢(我生已了,梵行已立,不受後有)
但是大乘更究竟,要盡斷微細的無始無明【但由于無始無明業力未斷的關系,其心識仍在不斷的生滅】
注意!往後你隻要看到心識,就記住兩個重點:什麼是「識」?就是強烈的分别心,還有強烈的執著心,這個就是關鍵。
好,為什麼一直在讨論這個「識」呢?正因為所有的衆生都有強烈的分别心,還有強烈的執著心,所以生死難了。
為什麼修行講來講去都叫你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離相再離一切相,徹底離相,為什麼?就是識心是生死的根本,是妄動的根本。
所以你往後隻要看到這個「識」,就是涵蓋兩種:就是強烈的分别心就是「識」;強烈的執著心就是「識」,正是生死的根本【這也就是為什麼凡夫的】外道的【非想非非想定仍在分段生死之中,而二乘的滅盡定】滅盡定叫做滅受想定,叫做滅盡定,又名九次第定。滅盡定也好,滅受想定也好,九次第定也好,講的都同樣一個名詞,【也還】是【在變異生死之中的原因】
注意!什麼叫做變異生死?變異本身并不是生死。分段生死才是真正的生死,改頭換面:這輩子做人,下輩子做豬,再下輩子投胎成天人,改頭換面,這個是分段生死。而變異生死隻是在心境境界的轉變而已。如果說你今天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那麼罪障最重的下品下生,經過十二大劫才花開。諸位!到極樂世界去也是一樣的,也是類似一種變異,類似!為什麼?當大菩薩在教化你的時候,你那個蓮花本來進去了,蓮花不是很光亮,那是因為在娑婆世界很懶惰,有時候常常打盹,變成一棵睡蓮,沒什麼精神,提不起勁,那個蓮花又小又沒什麼光明,諸佛菩薩就會在蓮花說法,慢慢蓮花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大,它并不會變壞,它就是境界轉變的時候,蓮花就越來越亮,越來越光、越來越光,到最後就會花開見佛,因此變異生死用這個來比喻,就最恰當。
二乘人他不究竟,問題是你隻要講到大乘的,他的内心就不舒服,而且有一點排斥。因為我也接觸過很多修内觀的,有的人是很有修養,這個也有。有的聽到大乘的不舒服,他也不方便批評,就是遠離,他認為大乘非佛說。
為什麼有變異生死?為什麼二乘人不究竟?因為還有第八意識,《楞嚴經》講的,還有微細的第八意識,微細的生滅沒有斷盡,因此師父才重複地講說,大乘不但是佛說,而且是究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