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足 也就是達到一定程度時。學會珍惜。學會滿足。不會盲目的過于的去追求。謂自知滿足,不作過分的企求。而不思進取的意思就是;不想努力上進,不想有所作為。這與知足常樂還是有區别的。不思進取的人一開始就沒有努力上進 沒有去奮鬥。而知足常樂的人卻不同。他們一開始就有去努力,隻是後來達到一定高度時他們便已知足。所以這兩者是有區别的。其實知足常樂并沒有什麼不好。所謂知足常足,終生不辱;知止常止,終生不恥。運用老子的倫理觀點認為“禍莫大于不知足”,不知滿足,進而追求,定招災禍。知其足,不追求,安于所得,無為無德,反而常常滿足。知足才能避免災禍,才能全生保身。
《道德經》中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态度,是要人們有适可而止的精神,而并不是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表現。正因為知足,才懂得得到有多麼的不容易;正因為知止,才知道适可而止是為了以後的發展鋪下道路。
理性的進取應當以知足的心态去制約内心的貪欲,《道德經》中說:“咎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不知足,往往導緻人們違背自然法則去得到貪欲的短暫滿足,而更大的災害隐藏在背後。如同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環保問題,大肆破壞森林植被、過度開采礦藏勢必會令資源極度匮乏,從而引發各種災難,這也正是沒有适可而止的觀念和知足常樂的心态而造成的。所以老子說:“知足之足,常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