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屬于影像學概念,不在疾病範疇,常見的有甲狀腺結節、肝髒結節、乳腺結節等,多為良性,病變可能微乎其微。
但是,身體有異物增生,就像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讓人寝食難安。一般而言,結節治療無需手術幹預,隻要日常進行飲食控制,少碰“發物”,可有效緩解。
那麼,何為“發物”?小編帶您了解:
“發物”到底是什麼?
“發物”一詞,起源于我國傳統中醫學理論,最先提出此概念的,是“醫聖”張仲景。他認為,人們在罹患某種疾病或術後恢複期,飲食尤為重要,如果不慎食用某種食物,導緻病情加劇或反撲,那麼該類食物就是“發物”。
身體有結節的人群,日常飲食尤為重要,若誤食某些“發物”,會導緻結節增生,存在并發症的可能。
體内有結節,5種“發物”及早撤下餐桌,或有助于身體健康1、含激素食物
如今,食品加工業正在如火如荼開展,食物種類越來越多,口味越來越豐富,保質期越來越長,這其中,就有激素功勞。
部分激素經過質量檢測,被允許添加進食品中,但“過猶不及”,長期大量食用此類食物,會導緻激素囤積在人體,誘發肥胖症,甚至其“富營養”作用,會為結節補充能量,誘使其增生。
2、含碘量過高的食物
從科學角度講,碘元素是維持人體機能運轉不可或缺物質,能夠刺激甲狀腺激素合成,為新陳代謝“充電”。人體缺乏碘元素,副作用極大:成年人會罹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臨床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喉嚨腫痛等;嬰幼兒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導緻智力低下。
因此,身體健康人群需要适量補充碘元素,如海帶、紫菜等食物;但是,對于結節患者,特别是甲狀腺結節人群,不宜過多攝入此類食物,容易刺激結節,不利于消腫散淤。
3、鹹菜等腌制食物
辣白菜、酸黃瓜、酸豆角、醬菜等腌制類食物,色香味俱全,能夠刺激食欲,令人食指大動,與米飯、面條等是絕佳搭配,備受國人青睐。
特别提醒,此類食物在腌制過程中會添加大量鹽分,過量食用,血液鈉含量急劇上漲,血壓失衡,不僅結節無法消解,還會誘發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得不償失。
4、高熱、高刺激性食物
結節患者應避開高熱、高刺激性食物,如大蔥、大蒜、生姜、辣椒等調味品;荔枝、龍眼等水果;羊肉、狗肉等肉食産品,它們均屬高熱食物,有強刺激性,過量食用,容易導緻肝火旺盛,誘發炎症,進而刺激結節增生。
5、太過滋補食物
電視劇上經常有此類劇情:病人術後卧病在床,家屬會烹制參雞湯、鲫魚湯等,意在為患者補虛虧,促進傷口愈合。
實際上,滋補類食物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體質虛寒的人群,适量食用滋補食物,的确可以益氣養血,提高身體抵抗能力;體質濕熱的人群,滋補食物無異于“火上澆油”,導緻虛火旺盛,誘發炎症。
體内有結節的人群,也不适宜食用此類食物,原因在于,滋補食物營養豐富,多吃也相當于在給結節補充養分,導緻其增生速度加快。
總結:結節雖然不屬于疾病範疇,但也是身體異常表現,必須謹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檢查;日常生活中也要控制飲食,清淡為主,少吃“發物”;此外,适量運動,加速脂肪燃燒,也是不錯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