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粉“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問:
我和老公結婚十年多,有個非常可愛的女兒。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婚姻很穩定,和愛人的交流也不僅限于柴米油鹽,旅行、文學、流行話題、孩子的教育都會溝通到。但最近一次我倆聊天聊得比較深入,老公無意中說起,在女兒四五歲時,有段時間他感覺自己得了抑郁症,很痛苦,大概一年多自己才走出來,并說因為看透了很多事情,現在很平和很踏實。
我細細回想,當時他在工作上遇到過一些難題,身體也老有小毛病,但怎麼也沒想到他會有抑郁的狀況,我知道我們的婚姻可以繼續走下去,卻對自己很失望,覺得自己沒有在老公最需要家人陪伴的時候聽他傾訴,陪他渡過難關。該怎樣看待婚姻的邊界感,我有點不知所措。
壹點心理專家團專家蔣碩(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賽林納心理咨詢中心創辦人):
從壹粉“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的叙述中,能感受到你的困擾:為老公心疼、擔憂,同時自責、愧疚,感到無力、挫敗,甚至自我否定。這是很多心理病患的家屬會産生的感受,因此導緻心理障礙也不在少數。所以,我們首先要對壹粉“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說:你沒有錯,你很好,也很重要,請保持你的積極與健康。
這不是虛假的安慰。雖然你之前沒能立即感知到老公的痛苦、有意識地去幫助老公,但你們的親密關系始終存在,老公能“走出來”,婚姻能“走下去”,也充分印證了關系的品質和價值。我們在讨論一個人的心理形态時,會談到其“社會支持系統”,人際關系,尤其親密關系與家庭,是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可以設想,如果“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的老公自覺抑郁時沒有妻子女兒、沒有家庭,情況大概會更糟。
人的心理過程是複雜的,包括抑郁在内的感受或病症,各有獨特多樣的成因。即使專業人士,也未必能随時随地精準覺察問題、開展工作,普通人就更不必以此苛責自己了。如果認為自己有所不足,或願意在今後做得更好,不妨去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對于幫助親人和自我發展都有長遠裨益。
在學習心理學知識時,我們也會了解到心理工作的原則:不求不幫、按需而幫。這恰恰是對“該怎樣看待婚姻的邊界感”的解答。
即使親密如夫妻,也是兩個獨立個體,每個人既要為自己的健康發展負責,也有保持心理私密的權利。不管“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的老公是出于什麼原因沒有更早地透露自己的問題,你都應該允許他這樣做。這是對邊界的本質認同。
當然,邊界不等于封閉或隔離。最好的狀态應該是“虛掩的門”——各據空間,保持開放,互通有無,及時接納。換句話說,就是“你需要時,我在”。要達到這種狀态,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鼓勵情緒表達:
養成正面表達情緒的習慣,即,用描述而非發洩的方式,坦誠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在聽到對方的表達時,不評判、不否定、不争辯,給予無條件的接納。
鼓勵需求表達:
允許關系中的每個人表達需求,與對待情緒表達一樣,不評判、不否定、不争辯,而是幫助對方将模糊的感受變成具體的需求,并探讨力所能及的滿足方案。
鼓勵積極求助:
建立科學開放的态度,鼓勵彼此尋求專業支持,如心理咨詢、精神診療、團體活動等,是實現幫助的明智高效途徑。
保持親密接觸:
包括但不局限于性生活的各種生理接觸,是親密關系的基礎,也是強化共情,提振情緒的良方,既有助于彼此心理狀态的覺察,也利于每個人的心理健康。
豐富總體資源:
注重每個人的自我成長和外部拓展,用更強的能力和更豐富的軟硬條件,更好地應對壓力與風險。
愛是長久的陪伴。祝你們始終保持信念,相信親密關系的存在,本身就是支持。而未來還有更多方式,值得你們共同去探索、去體驗。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