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泰州非遺景區
一起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見識一下我泰州的強大非遺實力
1
溱湖濕地國家公園
>>>>非遺文化:溱湖會船
名聞遐迩的溱潼會船一直是泰州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曆千年而不衰。每逢清明時節,在碧波蕩漾的溱潼喜鵲湖湖面,都會彙聚成百上千船隻,篙子船竹篙如林,劃子船輕盈似燕,花船張燈結彩,貢船五彩缤紛。
衆多選手身着各式民族服裝在水上表演、比賽,傳承水鄉神韻,展示民俗風采。兩岸十多萬觀衆歡聲如潮,氣勢磅礴,使現場成為歡樂的海洋。凡目睹會船盛況者,無一不為之震撼,為之感動。
古羅塘文化街區
>>>>非遺文化:姜堰面塑、溱潼磚瓦、滾蓮湘等
古羅塘文化街區位于姜堰城區北大街,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街區内蘇中民居不施雕琢、質樸無華,建築群古色古香,内部街巷縱橫,天井、遊廊、水景等古典建築元素與現代商業元素交相輝映,該街區的姜堰非遺展館文化特色濃郁,是姜堰文化精髓的重要展示窗口。
走進非遺展示館,姜堰面塑、溱潼磚瓦、滾蓮湘、許氏正骨療法等非遺項目靜靜陳列在館内,讓人置身于非遺文化廣闊的“海洋”中,深刻地感受到非遺文化與新時代生活的融合。
茅山古鎮
>>>>非遺文化:茅山号子、茅山會船、茅山東嶽廟會等
茅山鎮擁有2個國家級非遺:茅山号子和茅山會船。茅山鎮原是蘇北裡下河地區一個曆史悠久的古鎮。據史料記載,茅山原名香山,起自于唐代,是人工壘土堆積而成的一座土山,因山上遍長香草,故名香山,後改名為茅山。
在茅山,幾乎人人都會哼唱茅山号子。茅山号子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形式獨特,表達質樸,是興化乃至裡下河地區影響力大、最具代表性的勞動号子之一。所謂的“南柔北剛,南圓北方”在這裡得到了完美而和諧的融合。
2007年,在央視“歡樂中國行魅力泰州”的舞台上,陸愛琴等三位茅山民歌手,亮開嗓門打起茅山号子,與周傑倫、董卿同台演出。
茅山會船源于宋代,會船都以祭祀為主要内容,清明節當日淩晨,三更出船,五更祭祀,各船篙子手前往舊墓叢、奠祭口、古戰場,以緬懷曆代因戰争捐軀的無名亡靈。
白馬文化旅遊區
>>>>非遺文化:世澤木雕
白馬文化旅遊區裡有座世澤雕藝館,雕藝館以“精雕千古文化,細琢藝術生活”為主題,彰顯泰州百年雕藝文化。展館内設“四館”,“八廳”。
世澤木雕始創于清嘉慶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是我市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這裡陳列了千餘件精美的木雕藝術品,都是匠人動用數百種工具千雕萬刻而成的。
黃橋古鎮
>>>>非遺文化:黃橋燒餅
1940年的黃橋決戰,當地群衆冒着炮火将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黃橋燒餅由此遠近聞名。接連獲得過[中華民族小吃]稱号、[江蘇食品博覽會金獎]、被評為泰州市名牌産品,經過多年發展變遷,它已成為黃橋鎮一張響亮的名片。
作為黃橋古鎮相傳近千年的美食,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豬油,花生油,芝麻。所用的面粉必須是中筋,強筋和弱筋卻不宜制作,所用芝麻必須去皮,去皮的芝麻不得改變它的色澤與形狀,一般有鹹甜兩種口味,講究的做法是以上等肉松作為餡料!燒餅一出爐,色澤金黃,外觀美觀,香酥可口,不油不膩,形、色、香、味俱佳。
沙溝古鎮
>>>>非遺文化:裡下河漁具漁法、沙溝闆凳龍舞、沙溝遊走燈會
沙溝古鎮積極收集篦篈、絲網、長魚籠、搗網、花罩等十八幫古法捕魚工具,創辦裡下河漁業文化博物館,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漁文化。
這裡的沙溝大型傳統彩妝遊走燈會每年四月間都會盛大舉行。曆屆燈會共有燈飾數十組、400多件參展,花燈款式新穎,節目豐富多彩。
其中,“闆凳龍燈”、“石梁進士燈”、“闆橋遊湖燈”、“菩提降福燈”充分體現了古鎮的曆史文化;“水鄉荷花燈”、“漁翁撒網燈”、“魚蝦蟹、珍珠蚌燈”反映了濃郁的水鄉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