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回溯我的“記賬史”,用過的工具可就太多了。從最“古早”的紙筆記賬,到後來癡迷用Excel做大數據,當然我也嘗試過一些記賬APP。
隻不過,筆筆記這種精細的記賬方式,真的不太适合我,反而堅持得不長久。
但要說最近一段時間,我最常用的記賬工具,可能就是微信和支付寶了。畢竟,現在絕大多數的日常消費,我都是通過這兩個渠道完成的。
尤其是在我發現,它們現在都有“賬單一鍵導出”功能後,我就再也沒自己動手記過賬。
具體的操作流程分别如下——
我-支付-錢包-賬單-導出微信直接從手機上就能操作,最多可以導出3個月的數據。導出的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和轉賬的明細,進出都有。很詳細也有分類,方便後續複盤。
△微信官方提供的賬單示例文件
支付寶:電腦登陸支付寶網頁版-對賬中心-賬單下載
支付寶稍微麻煩一些,如果需要導出Excel賬單,需要電腦登陸官網。導出的内容,總賬和明細都有。
當然,如果你嫌Excel麻煩,支付寶内的“記賬本”也很好用,不僅有明細,還能分類展示。甚至還有當月消費額最高的Top5排行榜,哪一筆開銷超支了,一目了然。
當然,光記賬是不能解決你的财務問題的,記錄的作用,還在于複盤。2.揪出你的“拿鐵因子”
一般來說,我拿到一份明細賬單後,會先做個簡單分類。分别按照:日常開銷、必要開銷和非必要開銷來劃分——
-日常開銷:一日三餐的必要花費;
-必要開銷:除三餐外,房租、交通、話費、水電煤,這一類每月固定開銷;
-非必要開銷:除必要生活開支外的其他開銷,比如周末聚餐、零食購買等等。
分類完之後,你就能對個人的日常開銷,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就是在各個分類裡尋找你的“拿鐵因子”啦。
“拿鐵因子”,也就是人們每天生活中可有可無的習慣性支出。關于“拿鐵因子”的更加詳細的解釋,可以看下圖。
3.财務改善方案
有了“拿鐵因子”這個基本概念後,就可以對照自己的消費情況,看看到底哪些部分是可以節省的,然後制定相應的财務改善方案。
拿我身邊的一個朋友的真實案例來說。
他原本也是個“月光族”,老不明白自己的錢都花去哪兒了,于是就按以上步驟,給自己的賬單做了個分類。如此一來,他馬上發現了自己的“拿鐵因子”到底在哪兒,并各個擊破。
1)日常開銷
辦公室在上海市中心,一日三餐靠外賣。早飯平均10元一頓,午飯和晚飯平均一頓飯在25~30元,如果點個色拉/日料一類的,可能要到40元以上。如此一來,一個月工作日的餐食花費就至少要1300元。
于是,朋友開始考慮自己下廚做飯,正餐的平均成本一下子壓低到了15元/頓,小小節省了幾百元。
2)必要開銷這塊的變動也比較小,畢竟都是剛需消費,但朋友也做了個小檢查。比如話費這塊,他發現自己每月賬單近150元,于是就查詢了一下功能訂閱記錄,才發現此前開通了一個連續付費的流量包。而其實,套餐自帶的流量,他已經夠用了,所以就果斷退訂了。
除此之外,他又檢查了一下手機“應用商店”、支付寶和微信上,綁定的自動續費,解除了不少用不上的會員項目。每月十幾到幾十元不等,放到全年也是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3)非必要開銷
這一塊可以節流的彈性就更大了。就拿每天午餐後的一杯咖啡或者奶茶來說,均價20元一杯,如果省下的話,就是一筆“巨款”,順便還少長點肉不是。另外,朋友還發現,周末的聚餐也是他燒錢的重災區。尤其是夏天一到,每周跟哥們兒朋友約個啤酒小龍蝦之類的,人均差不多得要一兩百。稍微降低一下聚餐的頻率,開銷一下子就降下來了,少說能省個幾百塊。
這3個大類,各省個幾百,最後節約個2000元,參與一下基金定投,完全不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