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9月14日電(記者嚴勇、王安浩維)近日在社交網絡上,一個背背簍拿冠軍的網球少年火了。“背簍”的背後,不隻是一個叫王發的佤族男孩,而是一群從大山裡走出來的網球少年,在競技場上奮鬥逐夢的故事。
背簍裡裝着故鄉和夢想
8月底,在2022亞瑟士青少年網球巡回賽廣州站,一個背背簍上賽場的少年一路過關斬将,拿到U14組男單冠軍。
王發背着背簍在賽場上。李建藝攝
他叫王發,是一個14歲的佤族男孩,來自雲南省滄源縣。黝黑的皮膚、俊朗的笑容,加上一個頗具民族特色的背簍……這一瞬間被攝影師捕捉下來,後來“刷屏”“出圈”。網友打趣說:“少年拿球拍的一刹那,仿佛一位劍客!”
“沒想到我和我的背簍就這樣火了。”幾天後,王發才從朋友那裡知道這個事,平時他們很少玩手機。
說到背簍,電話那頭的王發笑了:“這個東西在我們家鄉很常見。我感覺我背起來也特别合适。”
王發有自己的網球包,隻不過當天在現場遇到一位老鄉,特意将帶來的竹編小背簍送給他。“好久沒回家了!”王發覺得親切,幹脆把它背在身上,裝着球拍、毛巾等。
王發背着背簍在賽場上。李建藝攝
奪冠當天,王發給爸媽打了一個電話,還跟着教練和隊友去吃了一頓海鮮大餐。
這幾天,王發奪冠的消息從廣州傳到村子裡,父老鄉親都為他感到驕傲。
王發在家排行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王發的母親包歐賽說:“好久沒見到孩子,有點想他了。”
7個佤族孩子,6個拿過冠軍
這并非王發首次登上領獎台。
2020年,在上海舉行的一次網球巡回賽上,12歲的王發就表現優異,和隊友獲得男雙亞軍。“這孩子打球很有風格,雖然個頭小,但氣勢上絲毫不亞于對手。”教練張曉洪評價。
王發在賽場上為自己打氣。李建藝攝
同年于雲南安甯舉辦的中國網球巡回賽測試賽上,王發就因為硬朗的球風,在賽場上嶄露頭角。每拿下一分,王發都會握緊拳頭,吼上一嗓子,給自己加油打氣。
“很難得,小小年紀就表現出非凡的鬥志和拼搏的精神。”張曉洪說。
那年總決賽,王發還受邀到現場觀賽。“見到了好多網球明星,他們就在我邊上。”這給了王發莫大的鼓舞。
可剛接觸網球時,王發連它是啥都不知道。
2016年,張曉洪想在滄源縣挑一批學網球的苗子。8歲的王發由于耐力和爆發力等優勢被他看中。“我讓他來一個短跑沖刺,這孩子最後一口大氣都沒喘。”張曉洪回憶。
就這樣,王發和小夥伴們從家鄉來到昆明,開啟了和網球的奇妙之旅。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山外的世界,欣喜又好奇。
年底,孩子們回家過春節。過完年,一個都不願意來。張曉洪隻好一個一個做工作,10個孩子最終來了7個,包括王發。
“網球很好玩,喜歡上了就一發不可收拾。”王發說,每天他們不到6點就起床,7點到12點開始發球、揮拍等訓練科目。
每天揮拍不低于7000次,到了下午,連續兩個多小時的體能訓練,包括長跑9公裡和卧推等常規項目。晚上,為了不落下學業,孩子們還要跟着老師學習文化課。
“确實辛苦,但為了學業和網球兩不耽誤,沒辦法。”張曉洪說。
加上此次王發奪冠,在6年時間裡,當初學打網球的7個佤族孩子裡,有6個已經拿了各個類别的巡回賽冠軍。
專注訓練,打好每一場比賽
“隊友裡還有比我更厲害的!”王發接受采訪時強調。目前,他和隊友們已轉戰位于河北廊坊的訓練基地,開始下一階段的緊張備賽。
“訓練會持續到冬季,我們要做的就是專注再專注,争取打好後面的每一場比賽。”王發說。
在愛玩的年紀裡,這個憨厚的男孩似乎沒有什麼愛好,空下來了就會寫寫日記。“我會把每天訓練的得與失寫進日記裡,作為日常總結,這樣就能一點一點進步。”
王發在賽場上盡情揮拍。李建藝攝
上海、成都、北京……去過的每一個地方,見過的每一樣新鮮事物,王發都會通過電話跟爸媽分享。這些年,網球将他從大山帶出來,也把他帶去了更遠的地方,這意味着他和家人團聚的時間總是很短暫。
去年7月,因奶奶去世,王發請假回家待了十多天。這是他學網球以來休息最久的一次。之後,他又匆匆離家,投入到緊張的訓練當中。
張曉洪表示,王發的競賽狀态目前還不錯,如果能繼續保持,還會有進一步的突破。
對于未來,王發給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打職業賽,為國争光!
來源: 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