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
更新时间:2024-09-02 13:20:42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陋室銘優質課公開課課件)1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陋室銘》優質課公開課課件、教案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标

1、知識目标:反複閱讀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标: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目标: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大唐的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強的詩人,三十四歲那年,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正感到春風得意的他,一覺醒來卻被趕出了朝廷。十年後,召回長安後,因到玄都觀去賞桃花,寫了一首惹禍的詩:紫陌紅塵扶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因為這首詩又被貶到連州。一貶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歲再回到長安時,玄都觀裡的桃花已蕩然無存,隻剩下一片亂草。這不怕惹禍老先生,又寫了一首《再遊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開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郎指的是誰?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銘》。

2、出示學習目标。

3、請學生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洛陽(現在屬河南省)人,著名詩人。唐順宗時,曾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不久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連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陽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作品有《劉賓客集》。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詩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禦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這篇《陋室銘》是他被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多媒體顯示)

寫作背景:

據資料記載:劉禹錫因革新,曾參加王叔文組織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為安徽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裡三間三廈的屋子;可和州策縣令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見劉禹錫是被貶而來,就故意刁難。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地撰寫了一聯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又令衙門的書丞将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 而這一間半位于德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曆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讀書作文。策知縣氣的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為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隻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就強迫劉禹錫一連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劉禹錫遂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并請人刻于石上,立在門前,氣的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由此可見《陋室銘》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賞之作。劉禹錫寫《陋室銘》本身就是與惡勢力進行不屈的抗争,為官而不計較居室的大小,陋與不陋,恰是他為政清廉的真實寫照。

4、簡介“銘”。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常見的銘有:座右銘、墓志銘。

二、初讀課文。 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讀課文。(去掉标點) 三、譯讀課文。

1、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2、學生相互質疑、解答。

3、提醒學生要注意的詞、句翻譯。

4、翻譯全文。

三、再讀課文。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讀課文

1、要求:注意節奏、語調與感情,讀出韻味。

2、自己在書上畫出朗讀停頓(多媒體展示),先小聲自讀,再請同學朗讀。

3、注意句式特點(整齊、上口,骈句,結構相似,字數相同。對偶)

4、齊讀課文,說說對“陋室”總的印象。(陋室不陋)

5、陋室為何不陋?用文中的話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最關鍵的是哪兩個字?(德馨)

四、品讀課文。

1、作者“德馨”表現在何處?怎樣表現的?(用文中的話回答)(苔------勞形) (分析:德在何處:中國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養和人格精神。馨在哪裡: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運用比興手法。)

2、到這裡來的人多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不多。“苔-----青”)

3、到陋室來的都是些什麼人?(鴻儒)

4、作者為什麼要寫自己的朋友是些什麼人呢?(寫自己的朋友是博學之士、高雅之人,以顯示自己的“德馨”)

5、朋友走了之後他幹些什麼呢?(調素琴,閱金經) 講述:這裡既有正面的描寫,又有反面的描寫;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正面描寫的句子是:調素琴,閱金經,這是寫實,表現了從容、恬淡的生活。反面描寫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這是虛寫,表現了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6、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景、友、趣) 講述:作者是怎樣表現陋室不陋的呢?

五、悟讀課文。

1、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雲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雲”自比)

2、作者自比“諸葛”、“子雲”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幹出一番事業。)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有遠大抱負的人) 4、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麼?(托物言志)小結:作者先運用比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雲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并論,其意不言自明。

5、文章以孔子的話作結有什麼作用?照應了哪一句?(再次證明陋室不陋,從而表明自己超凡脫俗的胸襟,同時又照應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聖賢自比。)(照應“惟吾德馨”)

6、由此看來最後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7、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這篇“銘”贊美簡陋的居室,要表達什麼?(不慕榮利、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六、誦讀全文,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七、拓展延伸:

1、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 如“蕭湘館”“ 秋爽齋”等,而作者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為你的家取個好聽的名字。

2、課堂交流。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