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用艾青的這句詩開始,是因為怕我拙劣的言詞亵渎了龍湖的美。
淮陽被稱為龍都,故環繞“陳楚故城”的柳湖、東湖、南壇湖、弦歌湖統稱為龍湖,龍湖東西闊4.4公裡,南北長2.5公裡,水域面積11100畝。“煙柳行行映碧波,漁舟高唱往來過。聲殘明月疏星晚,響入斜風細雨多。”清代詩人馮祖悅描繪下的龍湖情景令人陶醉。碧水潺潺芳草萋、魚翔淺底百鳥鳴、翠柳青青荷花簇、湖中有城相輝映。
以前的龍湖并沒有現在大,且泥沙淤積,荒草從生。1996年,淮陽縣委縣政府号召全縣人民展開清淤工作,當時沒有現代化的機械工具,集近30萬勞力,用泥兜擡,用肩膀扛,團結互助,齊心協力,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耗時月餘,把整個湖底的淤泥清理完畢,整理了湖坡。清淤期間還在西邊湖底發掘出一口宋井,據此斷定,大面積的龍湖形成于北宋時期,其套環式八棱青石井口,現存于淮陽區博物館。為保護這口井,特築台建亭立碑,以告示後人并留下紀念。
龍湖的美景是自然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轼在《次韻子由柳湖感物》中詠道:“惟有柳湖萬株柳,晴陰與子共朝昏……”刻畫出龍湖的自然美景。北宋年間,蘇轍(字子由)在陳州做教谕時,常在湖中的這塊高台上讀書作詩,哥哥蘇轼此時不得志,借看望蘇轍的名義幾次來陳散心,兄弟倆在此吟詩作畫,後人敬仰蘇轍的文才和功績,便在讀書台上建亭紀念,從此“蘇亭蓮舫”成為古陳州七台八景之一。
龍湖荷花以其曆史古老、品種悠遠、景色絢麗,被冠以“神州第一荷”,數千年來,龍湖荷生生不息,自我繁育,品種繁多。每年仲夏,萬荷竟放,姹紫嫣紅,香飄十裡,清爽怡人。才高八鬥的曹植盛贊龍湖荷花“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為此“觀者終朝,情猶未足。”
龍湖中水産資源相當豐富,盛産魚蝦,如鯉魚、青魚、鲢魚、鲫魚、鳝魚、鲶魚、蝦、蟹等應有盡有,而淮陽鯉魚尤以味道鮮美、長相奇特最負盛名,它的腹部長有一道金色的紋線,這是其它地方的鯉魚所沒有的。據調查,龍湖常見濕地植物71種,魚類26種,兩栖爬行動物12種,水鳥多達20多種,其中不乏鴛鴦、鸬鹚、秃鹫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近年來,常有天鵝、白鹭在此栖歇。良好的生态環境造就了龍湖三寶:千年荷、聖人菜、龍湖魚。
聖人菜,就是淮陽龍湖裡生長的一種植物—蒲子,也叫香蒲,全國生長這種蒲子的地方很多,唯有這裡的蒲子根莖可以食用,因其形狀像大蔥的蔥白,不少人戲稱它為“淮陽大蔥”。稱呼“淮陽大蔥”還有一段故事:公元前489年,孔子率弟子周遊列國,在陳國都城外,所帶食物盡絕,弟子子路和顔回讨飯不成,在湖内拔了幾顆蒲子,剝去根莖外皮,試嘗之後,感到好吃,就細心做了一碗蒲菜。孔子邊吃邊說:“這陳國的大蔥真好吃。”,子路說:“這不是大蔥,是蒲菜。”孔子問清來龍去脈,吟詩稱贊:“蒲菜味鮮美,食之可充饑,絕糧得其果,強似入宴席。”從此淮陽蒲菜有了名氣,被稱為“聖人菜”。
淮陽名勝“七台八景”如太昊陵、平糧台、弦歌台、思陵冢、陳胡公祠等散落在龍湖中或周邊,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更加增添了龍湖的厚重、滄桑和神奇。
邁入新時期,區委區政府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性開發建設,實施生态淨化,環境美化。龍湖的路更暢、燈更亮、景更美。古老的陳州,開放的淮陽,正向着以羲皇文化為核心,将文化資源與龍湖水域旅遊相結合,打造全國知名的中華根祖文化旅遊的5A景區前進。
意猶未盡,用一首拙詩作結尾吧:《龍湖.春》
一去經年
改變了太多模樣
遐迩古陳風
吹皺一城湖水
返青的小荷
未曾見蜻蜓立足
垂柳剛醒
還不想妩媚婀娜的身姿
駐足九曲橋
迎面稍寒春風
過多繁蕪侵蝕你們恬靜
初心未改
四目相望笑不識
曆曆過往,早已壓與心底
如微皺的湖水
濺不起漣漪
遙想過去美好時光
回不去
那早已物是人非
和煦的暖陽
驅散點點憂傷
車流行 人匆忙
向前方
才是應有的正确選向
圖/文 颍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