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快遞如期而至?循環快遞包裝的推行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和垃圾分類、可再生資源回收、減塑限塑政策等結合起來整體進行考慮,形成産業鍊和生态鍊地方政府應牽頭作為産業鍊各方的連接“中樞”,進行協同治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雙十一快遞如期而至?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雙十一快遞如期而至
循環快遞包裝的推行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和垃圾分類、可再生資源回收、減塑限塑政策等結合起來整體進行考慮,形成産業鍊和生态鍊。地方政府應牽頭作為産業鍊各方的連接“中樞”,進行協同治理。
——杜歡政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進入11月,各大電商平台又開啟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促。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務發展十分迅猛,10年前日均快遞業務量僅1000萬件,到2021年,日均快遞業務量已突破3億件大關。“雙十一”期間,快遞包裹數量更是年年創曆史新高。然而,海量包裹的背後,卻是快遞包裝廢棄物的持續增加,給生态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
據快遞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快遞100”統計,在我國特大城市,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該增量比例達85%—90%。
快遞包裝處理為何會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目前,還有哪些因素制約快遞行業推行綠色包裝?如何做好塑料等包裝物的循環利用?
制度、成本和理念都是“攔路虎”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曾帶領團隊深入研究了快遞包裝狀況,并發布了《循環包裝“屢戰綠勝”:2020年快遞業綠色包裝節約潛力研究報告(長三角)》。該報告顯示,可循環利用的快遞包裝在消費C端推廣應用仍面臨缺乏頂層設計支持、執行模式缺乏标準和規範、消費者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從頂層設計來看,快遞包裝大規模循環應用缺乏制度上的支持。就像生活垃圾分類涉及各級政府的多個部門、單位和個人,快遞包裝“綠”起來也面臨同樣困境。“誰來負責回收?怎麼回收?産生的成本誰來支付?政府、生産商、電商、快遞公司、消費者在這個快遞包裝鍊條中要承擔哪些責任?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明确,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就難以實現大規模的應用。”杜歡政說。
綠色包裝的使用會增加運營成本。“普通膠帶5.8元100米,環保的瘦身膠帶100米要36元。用一個可降解的塑料包裝替代一個普通塑料袋,成本就要漲2到3毛。”一家快遞企業部門負責人表示,快遞包裝物的标準化水平低,各快遞企業和電商企業使用的快遞包裝在類型、尺寸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也造成快遞包裝種類多、回收難度大等問題。
杜歡政認為,從執行模式來講,循環快遞包裝協同和共享機制等領域缺乏标準化、規範化的操作範式。比如在後疫情時代,公共環境衛生要求更嚴格,亟須制定循環箱/袋使用後清洗消毒等标準。
但由于缺乏相關激勵性和懲處性政策,消費者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一份調查報告顯示,67.1%的消費者表示沒接觸過可循環利用包裝箱,在收到快遞後,大多數包裝的處理方式是直接丢棄。
減量、循環利用、回收再生,讓包裝“綠”起來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說,快遞包裝主要有六類,主體包裝中10%是封套、55%是包裝箱、34%是塑料包裝袋,還有填充物、膠帶、内部處理的中轉袋,種類多,用量大。
為解決快遞包裝問題,今年,國家郵政局施行《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并啟動過度包裝專項治理。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也要求,加強塑料污染全鍊條治理,整治過度包裝,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目前,各快遞企業和電商平台已經行動起來,特别是針對用量大的包裝箱、膠帶等。例如,消費者在收到京東快遞時會發現,紙質包裝箱變輕了。這個不起眼的紙質包裝箱背後,是京東對綠色包裝應用技術長達5年的研發。目前,京東使用3層瓦楞紙包裝箱比例超過95%,确保每個紙箱重量不超過400克,僅這一項每年就可減少使用20多萬噸紙漿;封箱膠帶從53毫米“瘦身”到45毫米,并禁止層層纏繞,2020年一年減少了4億米膠帶,可繞地球10圈。
京東集團副總裁邵京平表示,通過減量和循環包裝、回收材料等舉措,今年“雙十一”京東平台消費者收到的每個包裹,平均可節約210克紙類包裝材料、11克一次性塑料和25厘米膠帶。
“現在菜鳥聯合天貓超市,整個倉庫裡發貨的包裝,70%都不再用新包裝了,都是原包裝或利用舊紙箱再二次包裝發貨,減少新紙箱的使用。”菜鳥副總裁、綠色項目負責人牛智敬說。
從2018年“雙十一”起,菜鳥便開始推行“綠色回箱計劃”,已覆蓋全國31省315個城市,鼓勵快遞紙箱循環使用。今年,菜鳥将推動最大規模的包裝回收計劃。“雙十一”期間,将新鋪設1.3萬個綠色回收箱,并在全國20座城市試點循環複用快遞包裝物的“綠色寄件”。
“循環快遞盒是可以多次循環利用的包裝,蘇甯目前已投放近40萬隻,單個循環可達50次以上,累計循環超1.5億次。”蘇甯物流研究院淩雲飛副院長說。
除了在快遞環節對包裝加大循環使用力度外,快遞企業還和生産商、電商平台聯合,力圖讓全鍊條都“綠”起來。比如快遞和平台企業不進行二次包裝,把商品出廠原包裝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介紹,現在電商快遞不再進行二次包裝的比例已達到76%。
今年的“雙十一”,網友們在買買買的同時會發現:收到的快遞,有的紙箱上會有“循環利用”字樣,封口的膠帶也變窄了;有的快遞員會把裝着生鮮商品的一次性泡沫箱帶走,重複使用……
創新技術和模式,協同治理
“除了在重點地區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外,接下來,快遞包裝還要繼續在‘減量’和‘循環’上加大力度。”馬軍勝說,這需要加強與生産制造、電子商務等上遊産業的協同協作,推進産品包裝、銷售包裝和快遞包裝的一體化,大幅減少二次包裝;推動使用低克重、高強度的包裝和免膠帶包裝箱,優先使用易折疊、易回收、可複用的包裝箱。
馬軍勝表示,在監管和創新上也要加大力度,将快遞包裝違法違規情況納入行業信用管理,推進産學研用有機銜接,促進快遞包裝産品、技術、模式的創新等。
快遞包裝廢棄物也屬于生活垃圾。杜歡政表示,循環快遞包裝的推行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和垃圾分類、可再生資源回收、減塑限塑政策等結合起來整體進行考慮,形成産業鍊和生态鍊。地方政府應牽頭作為産業鍊各方的連接“中樞”,進行協同治理。
成本是推行綠色包裝面臨的一大難題,杜歡政建議,應推行生産者和消費者責任延伸制,生産企業、商家、快遞物流企業和消費者,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和成本。在消費者端可推行一次性包裝收費政策 循環包裝押金制,押金制可與個人信用積分等體系挂鈎,比如以個人信用積分作為擔保,免押金租借循環快遞包裝等。
“還可以利用新業态形成快遞包裝循環閉環。比如快遞驿站綜合服務點、大型石化企業加油站等都能成為包裝回收體系的服務網點,把這些網點納入城市公共建設配套設施,在資金、用地上予以支持,推進快遞服務便民利民。”杜歡政說。
生态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副主任胡華龍也表示,在源頭上減量、杜絕快遞過度包裝問題的同時,也需在消費者中建立起良好的環保意識,可采取電商、快遞和消費者分攤的付費方式,共同建立起快遞物流良性循環體系。(記者 李禾)
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