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改造為美麗庭院,取名三友小築,成為一景。
眼下,連江的梅洋村格外熱鬧:萬株寒梅依次綻放,數萬遊客慕名而來,雨中看花,霧中賞景,别有一番情趣。
梅洋村地處連江縣江南鄉,距市區60公裡,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蓋率達94%,擁有1.9萬株各品類梅樹,有着“梅花海洋”的美譽,是國家級生态村。
與往年不同的是,梅洋村正在打造鄉村振興的創意IP“梅花三弄”——路通,遊客來了,帶來人氣;财聚,産業有了,梅花酥、梅花釀、梅花蜜成為“三寶”,帶來财氣;人歸,在外老人和年輕人歸巢,帶來生氣。
梅洋村寒梅綻放,别有一番情趣。
在遊客服務中心,“姐妹鄉伴”的創業女性在制作梅花酥。
打通賞梅之路“三退”變“三邀”
近日,記者驅車經鳳梅公路來到梅洋村。
鳳梅公路是進村唯一通道,建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平均寬度僅為3.5米。2017年鳳梅公路開始拓寬改造,工程總長13.42公裡,總投資2800萬元,其中1000多萬元來自約1000名海外僑胞的捐贈。
“變化蠻大的!公路由3米拓寬到了6米,沒有了坑坑窪窪,以前進村要半個小時以上,現在20分鐘就能到。”自駕遊遊客鄭先生說。
“今年不用發布錯峰賞梅的公告,也不用客串交通疏導員了。”梅洋村黨支部書記陳燕金說,“往年,出于安全考慮,我得拿着喇叭喊‘沒事就不要來梅洋了’,遊客被喊退了一部分,怕堵車的吓退了一部分,因路陡的又吓退了一部分。”
陳燕金告訴記者,曾經的“三退”如今變成了“三邀”:發展鄉村旅遊,對接旅行團,邀請組團客來;舉辦梅花節,邀請鄉賢僑胞來;在微信等媒體上開展自宣,邀請各地遊客來。
育出梅洋“三寶” 鄉村振興有了合夥人
路通了,遊客來了。可除了梅花,梅洋村還有别的嗎?
在遊客服務中心,陳燕金正與“姐妹鄉伴”的創業女性們一起制作梅花酥。“春節期間,近2萬名遊客進村賞梅,我們的梅花酥一個月賣出了1000多盒。”陳燕金說。
在福州市婦聯“姐妹鄉伴”公益項目的支持下,從去年10月開始,梅洋村圍繞梅花開發鄉土文化創意産品,成功推出梅花酥、梅花釀、梅花蜜。
“我們将白梅花瓣研磨成粉加入梅花酥中,形成清新獨特的口味。”梅洋“姐妹鄉伴”負責人之一吳燕琴說。
邀請國家面點師上門授課、上網找攻略自學、調試産品口感、申請注冊公司……“姐妹鄉伴”團隊成員經曆了從商業“小白”到鄉村創業合夥人的蛻變。
如今,團隊已從最初的5人擴展到30多人,其中10多人投資入股,周邊村居的女性也加入進來,還帶動了5家蜜蜂合作社和6家釀酒合作社,擁有城關及梅洋景區兩個實體店及電商平台。
如何讓一朵梅花串起一條産業鍊呢?該團隊還在思索着産品創新:綠梅、臘梅可直接泡水,作為花茶應用;紅梅、美人梅适合做成梅花标本,嵌進手機殼中……
喚回在外遊子衆人拾柴火焰高
遊客來了,産業有了,在外老人和年輕人也回來了。
梅洋全村1021人,此前,約有750人長期旅居海外,村内多是留守老人。
今年68歲的劉用祥搬回梅洋養老了。年前,像劉用祥這樣搬回梅洋的還有10多人。
梅洋村在各級政府和鄉賢的支持下,全力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不少鄉賢捐資或墊資,支持家鄉建
設。
“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這些項目,是梅洋嫁出去的女兒李燕貞墊資建設的。”陳燕金說,鄉賢們共同成立了梅洋村慈善基金會,計劃為老人們提供免費用餐服務。
年輕人的回歸,讓這裡充滿了藝術氣息。30多歲的設計師林昌财将老宅一層建成“老路驿站”,将免費向遊客開放。設計師林忠對老宅進行改造,取名三友小築,成為一景。石雕藝術家陳旺将壽山石展館搬回梅洋老家。
更多的年輕幹部來了。2009年,“80後”陳燕金沒有選擇出國,而是紮根梅洋。2017年,“90後”大學生吳顯龍成為村幹部。今年,“一懂兩愛”村務工作者、“95後”遊藝來到了梅洋。
衆人拾柴,梅洋村鄉村振興的火種正越燒越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