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雜談】一個是夕陽産業、一個是市場新星,機械硬盤與固态硬盤有着天與地區别的命運。雖然如此,奠基于溫徹斯特架構的機械硬盤在裝配時候由于對無塵環境的要求十分高,機械構造也很複雜,需要長年技術積累,導緻了目前市場能做得起機械硬盤的就那麼幾家。固态硬盤就不同了,PCB NAND 主控的套路對于習慣了做電子芯片産業的科技廠商來說無非就是順水推舟,隻需得到上遊芯片的渠道就能做,加上固态硬盤的上升趨勢,讓不少品牌進入了固态硬盤市場。
SSD蛋糕随大,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吃。随着人們對SSD的認識更加深入,了解到SSD的性能與壽命的特性後,對SSD的選擇變得十分謹慎與理性。但是對于小白來說,這麼多品牌,我們很難從中找到心頭好。好了,今天我們就進行一次信仰充值教學,看看市面上主流國際SSD品牌以及代表性型号。(排名不分先後)
三星 SSD
提到固态硬盤,三星絕對稱得上是“老資格”了。在SATA SSD時代,三星的高端SSD就是性能的象征。從840到850、再從950到960,PRO後綴的三星SSD,在每一次的更新換代之中都引領了性能的潮流。我們在評測新品SSD的時候總以三星的旗艦SSD作為對比。同時,三星也是将旗艦級SSD帶到TB級的第一人。
率先将TLC引入到SSD并大規模銷售的三星 EVO 系列
在主流與低端領域,三星旗下的EVO系列SSD長期占據銷售冠軍,誕生了750 EVO等經典産品。不過,三星曾率先将TLC帶到了SSD之中,分别有840 EVO與850 EVO,引起了對于TLC壽命、性能、可靠性的廣泛讨論。直到現在,TLC遍布SSD市場,但這個争議依然沒有停息。
新一代性能标杆的960系列
2016年,三星推出了新一代高性能的960系列,包括960 PRO以及960 EVO,均支持NVMe規範,性能爆表。其中960 EVO更是“鹹魚翻身”,EVO後綴首次被披上頂級的标簽。
●Intel
雖然在PCI-E SSD時代Intel才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其實Intel一直伴随着SSD的發展而在這領域一直是掌控者。在SSD發展的初期,憑借着自身在芯片設計的底蘊,Intel 320、330系列的性能十分不俗的,尤其在随機讀寫性能方面。不過價格一直都很高大上,所以這些Intel SSD一度成為高端用戶的寵兒。
Intel SSD 規格對比
後期Intel推出了面向mSATA的525、SATA的530、535系列,其中530、535性能達到了540/490MB/s的标稱速率。而後續推出的730系列,更将性能提升到89000/74000 IOPS,奠定了Intel在随機讀寫性能的地位。
Intel SSD
性能怪獸:Intel 750 PCIe SSD
真正讓我們對Intel SSD側目的,無疑就是2015年推出的Intel 750系列。比AHCI更進的NVMe規範,比SATA更快的PCI-E 3.0傳輸接口(雙向帶寬高達8GB/s),再加上1.2TB超大容量,1.25GB變态緩存空間,怪獸級性能表現,推出一年多,依然是SSD的性能之王,沒有之一。
Intel 600P SSD
2016年,Intel推出了M.2 接口的新品600p,正式進軍M.2市場,采用慧榮主控的它,正式宣告打入主流市場。
SSD廠商瑟瑟發抖
當然,這些都不是Intel在SSD市場野心的全部。Optane,是Intel掏心窩子的黑科技。使用了和鎂光同時研發的3D Xpoint技術,據說可以将存儲速度提高1000倍(PPT數據),而且它的耐用性也會比普通閃存更高。理念是把内存和硬盤二合為一,3DXPoint Optane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結合了DRAM内存的高速度與NAND閃存的數據保持性,(簡而言之就是有内存的持續讀寫、4K讀寫速度,也有SSD的斷電儲存數據能力)。雖然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已經足夠讓整個存儲市場為之震驚!
●英睿達
英睿達 SSD
可能不少新DIY玩家對英睿達(Crucial)這個SSD品牌不太了解,但是你肯定會對美光這一内存與閃存芯片大廠有所認識。英睿達正是美光(Micron)旗下的一個子品牌,算是一個響當當的牌子呢!
英睿達 M500
2010年,英睿達推出了C300 SSD,宣布進軍SSD市場。2013年,宣布M500的推出,進軍主流市場。2014年的英睿達 M550,憑借着當時标杆級的Marvell 88SS9189主控和20nm 64Gb/128Gb美光閃存,展現出優異的性能,比肩當時的性能王者三星 840 PRO,一度跻身頂級SATA3.0 SSD行列。
采用TLC NAND的BX200
同樣在2014年,英睿達推出了面向主流市場的MX100,成為首款采用16nm工藝NAND的SSD。Marvell 88SS9189主控加上MLC NAND,帶來了不俗的性能與口碑。2015年,英睿達精益求精,推出了BX100、MX200等産品,延續了精品級的路線。不過随着2015年年底的BX200的推出,英睿達終于拜倒于TLC NAND的門下。
3D NAND
随着3D NAND的盛行,2016年英睿達推出了MX300 SSD。雖然依然是TLC的NAND,但是在壽命與性能上有較大的進步,成為了主流級SSD的優質産品。
英睿達尚未進軍NVMe規範
總的來說,英睿達在這一年的高性能SSD競争之中有點落伍了,畢竟目前是M.2以及NVMe主宰的世界,目前英睿達依然深耕于主流級市場。這當然不是不好,隻是我們的要求高了一點吧。
●東芝
東芝SSD
在SSD領域提到東芝,我們不得不回憶起OCZ帶領我們入門SSD的歲月。随着OCZ各種門而衰落後,東芝當起了接盤俠,收購了OCZ并高調耕耘SSD市場,成為了目前SSD領域的中流砥柱。不說不知道,原來東芝是唯一一家開展HDD、SSD、含存儲卡在内的NAND型閃存這三種存儲設備業務的企業。
OCZ美滋滋
以往東芝是一家閃存供應商,東芝的大部分閃存産能供應給閃迪,其餘閃存分配給蘋果、浦科特、金士頓、影馳、威剛等SSD廠家。其中浦科特M5P固态硬盤是它的代表作。不過随着收購OCZ得到了主控的技術後,東芝推出了一系列的主流級SSD,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而剩下的發燒級SSD,留給了OCZ,賣的是情懷與實力。
羊毛出在羊身上
目前在售的東芝 SSD大部分為SATA SSD,有A100系列、Q200系列、Q300系列等等。其中Q300更一度成為了“年輕人第一塊SSD”,憑借着高性價比以及品牌的号召力而成為了市場熱門産品。
RD400
至于東芝旗下的OCZ方面,均為具有代表性的發燒級産品,比如曾經參與最強SSD橫評的東芝OCZ(饑餓鲨)的RD400,更是讓大家對東芝的SSD表現眼前一亮。不過東芝OCZ還是賣主流級别的産品的,包括采用TLC的TR150系列以及MLC的VX500系列。
●浦科特
浦科特
浦科特,一個因為SSD而聞名全球的品牌——雖然它一開始是以做數碼音頻謀生。憑借着幾年前的M5P,浦科特一舉成為當時高端SSD市場的翹楚,讓我們認識了這個品牌的實力。
M6S
如果說當年的M5P讓浦科特打進了高端領域,那麼憑借優異的性能和價格銜接的M5S讓浦科特征服不少中端消費者的心。到了M6時代,M6Pro系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加入了諸如PlexTurbo等技術的同時保持了性能增長;M6S也保持了對上代M5P的超越,并新推出了M6V,與P、S後綴一起,形成高中低端搭配的産品線,相當完備。
到了2016年,TLC的大潮下,浦科特終于按捺不住,推出了首款TLC SSD 浦科特M7V系列,這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論。不過定位性能級别的浦科特,自然不會放棄塑造自身高端的形象。同年推出了旗下首款NVMe傳輸規範的M.2 SSD,浦科特 M8Pe,将P後綴重新帶到大衆面前,同時與7系劃分接線,看出了浦科特的決心。
代表高性能的M8P
盡管市場在變化,目前在售的浦科特M6系列,尤其是M6S,一直成為了玩家心中的經典。且看遍布全容量規格的M8P,能否将這個經典延續下去。
●金士頓
金士頓SSD
凡是做内存芯片的,轉型做SSD都取得了成功,金士頓也是一個典範。2010年,金士頓開啟了SSDNow之路,推出了V100系列SSD,采用了JMicron主控,打開了金士頓邁向SSD的大門。
V300是SSD爆款之一
真正讓大家全面接受金士頓的SSD的,無疑就是大名鼎鼎的V300系列,超低的售價以及金士頓的招牌讓V300成為了銷售明星。
不過,僅僅走量是難以生存的。2012年,金士頓發布HyperX品牌的固态硬盤,用内存市場久負盛名的HyperX系列加注到SSD之中,為追求高品質高逼格的用戶提供多樣化選擇。
HyperX Predator 240G PCIe SSD
目前,金士頓的SSD依然走性價比的路線,高端領域并沒有大舉進軍,目前僅有HyperX Predator 240G PCIe SSD來充當高性能的門面,其餘都是SATA标準的SSD。
●閃迪
閃迪也是做閃存芯片轉型做SSD的一個例子,小編人生中第一個U盤,就是來自閃迪的。做SSD,對于閃迪來說,自然是水到渠成。不過和金士頓一樣,閃迪在前期的SSD市場打滾得算是不溫不火。
Extreme PRO系列
閃迪SSD的産品線非常之齊全,擁有的“至尊高速系列”、“至尊極速系列”、“至尊超極速系列”,分别覆蓋低/中/高端用戶人群。作為閃迪中低端SSD的代表之作,閃迪至尊高速(Ultra Plus)曾以超高性價比捕獲不少用戶的心。2014年,閃迪推出了升級版的Ultra II,目前依然在銷售。它采用了Marvell 88SS9190主控,搭配閃迪自家1xnm 的3bit MLC閃存,即是我們常說TLC閃存。另外,還曾推出了Extreme PRO的頂級系列,提供高達10年的質保,讓人眼前一亮。
閃迪的軟件配置也值得一提,那就是SSD儀表盤監控管理軟件,為SSD的運行提供監控、維護與建議。
閃迪 Z410 SSD
2015年,閃迪于OEM與商用領域推出了Z400系列,由于定位關系不為人所知。2016年,閃迪終于推出了Z400的升級版Z410,并且面向消費市場。不過由于主控、NAND的規格并不出色,并且定位入門市場,面對舊款反而不給力。所以直到現在,閃迪口碑最好的SSD依然是采用MLC的加強版系列。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端趨勢已經向NVMe的M.2邁進,但是閃迪依然活在SATA的世界裡。為什麼呢?這就問西部數據了。
●西部數據
提到閃迪,一定要提的是西部數據。因為在2016年,西部數據完成了對閃迪的收購。這樣一來,西部數據全資擁有閃迪的所有業務,包括閃存卡、記憶棒以及固态硬盤等。
西數收購閃迪
得到了閃迪的核心技術後,西部數據推出固态硬盤是遲早的事情了。西數消費級和部分企業級SSD業務都來自收購的SanDisk(閃迪),2016年年底,西數在消費級領域陸續推出WD Green綠盤系列、WD Blue藍盤系列,和西數機械盤的劃分方式類似。
西數 綠盤 SSD
西數 藍盤 SSD
黑盤性能,藍盤主流,綠盤節能,熟悉的套路。首批上市的SSD是藍盤綠盤,雖然有M.2接口的,但其實還是走SATA、AHCI協議的,讀寫性能隻能達到550MB/s左右。
至于首批上市的WD Black系列黑盤,在SSD上依然主打高性能,M.2 2280規格,采用Marvell 88SS1093,搭配15nm工藝的SanDisk TLC閃存、海力士緩存。性能方面,持續讀寫最高2050MB/s、800MB/s(256GB 700MB/s),随機讀寫最高170K IOPS、134K IOPS(256GB 130K IOPS),寫入壽命80TBW、160TBW。
至于西數SSD的表現如何,就讓市場的驗證了。對了,希捷,什麼時候你來玩一把?
寫在最後
今天,我們詳細介紹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八個國際SSD品牌,相信對于各位小白來說這會是最好的品牌曆史與型号教學。大家的信仰充值了沒?下一期,我們将介紹國内品牌的SSD,同樣十分精彩!大家不要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