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
高中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
更新时间:2024-11-20 21:30:13

高中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高中曆史選修一)1

第三單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内容)

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東北鮮卑族拓拔部;

魏晉之際遊牧于山西、内蒙;

東晉時建立代國,為前秦吞并。

⑵崛起: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國,改國号魏,史稱北魏;

398年遷都平城(山西大同) ,次年稱帝,是為道武帝

439年拓跋焘統一北方

2、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⑴統一:439年

⑵意義

①初步結束西晉以來北方分裂割據局面

②創造了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生産的發展

③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拓拔珪的漢化改革

⑴依據:參照漢族封建政權統治方式

⑵措施:(政治、經濟、文化)

①解散部落組織,實行編戶,使部落成員定居下來;

②計口授田,勸課農桑;

③仿漢制設官制,重用漢族儒生,完備國家機構

④興辦太學,吸收漢族先進文化

高中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高中曆史選修一)2

⑶意義

由畜牧經濟為主的遊牧生活逐漸轉向農業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國家機構日益完備,為統一黃河流域奠定了基礎。

北魏的行政體制

高中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高中曆史選修一)3

宗主督護制

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強為宗主來管理當地事務,可以繼承和内部轉讓,權力很大。産生兩大矛盾,即地方宗主與中央政權的矛盾(統治者内部矛盾)和農民與地主的矛盾(階級矛盾)

4、北魏統一後面臨複雜的社會矛盾

⑴北魏政權制度建設欠缺造成階級矛盾尖銳

①宗主督護制嚴重影響了封建國家的賦稅收入和徭役征發。

②賦稅制度混亂,導緻農民負擔沉重。

⑵北魏統治者實行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導緻民族矛盾激化

⑶人民起義不斷,社會動蕩不安。

小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鮮卑族拓跋部的崛起與強大(由遊牧到定居農耕;建立政權定都平城)

2、北魏統一北方黃河流域,結束了多年分裂混亂(439年)

3、拓跋珪的漢化改革,開始了封建化進程。

4、各民族相互融合的曆史趨勢出現

5、鮮卑貴族早期統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民族歧視政策;宗主督護制)

6、馮太後與孝文帝改變社會落後現狀,學習先進漢文化的堅定态度

改革的内容

以遷都洛陽為界,分為兩個時期

(一)前期

特點:馮太後主持,重點是創建新制度

1、整頓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亂、貪污現象嚴重,因而影響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

2)内容:俸祿制、任期考核制

3)影響:吏治得到改善,農民負擔減輕,北方農業生産得到迅速發展。

2、均田制

1)主觀目的:保證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無主荒地

3)内容:國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4)性質: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

5)影響:沒有觸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農民生産的積極性,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6)均田制的局限性

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國家控制的土地有限)

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

C、政府剝削、掠奪農民的勞動力。

3、設立三長制:

1)目的:

A、宗主督護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與中央的矛盾。

B、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強化對地方的控制

2)内容:

鄰長——裡長——黨長

3)職能:

基層行政組織,職責是檢查戶口,征收賦稅,征發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認識由“宗主督護制”到“三長制”的變化

高中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高中曆史選修一)4

4)影響:

①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

②地方政權掌握在國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權,

③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

4、推行新的租調制

①内容:

每對夫婦每年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租調

②含義:

租是農民以戶為單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糧食;

調是每年向政府交納一定數量的絹帛

③作用:

A、改變了賦稅征收混亂的現象,減輕了農民負擔;

B、編戶齊民增多,增加了國家的租調收入。

(二)中後期

特點:孝文帝主持 ,實行漢制、移風易俗

1、遷都洛陽

(1)原因

1 、北魏統治者對各族人民實行了民族歧視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民族矛盾不斷激化

2、 由于統治階級過度的剝削和壓迫,階級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農民起義年年爆發。

(2)遷都洛陽的意義

A、使得洛陽再次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

B、保證了改革的深入展開

C、有利于胡漢民族文化融合,促進中華文明的發展

2、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全方位吸收漢族先進文化

小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

①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禁止官吏貪贓枉法。結果使吏治有所好轉。

②推行均田令。一定程度上使無地農民獲得了無主的荒地,生産積極性有所提高,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糧食産量不斷增加,推動了北方地區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同進,它緩和社會矛盾,便于賦稅和徭役的執行。

③改“宗主督護制”為“三長制”。健全了縣以下的地方行政組織,使國家到基層的行政體制得以完善,保證了國家對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推行新的租調制。改變了原先賦稅征收的混亂現象,使人民的負擔大為減輕;從事農業生産的人口增多,國家的租調收入大為增加。

⑤遷都洛陽。使洛陽再次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保證了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強了對中原的控制。

⑥實行漢制與移民易俗:易服裝、講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促進了鮮卑族對漢文化的認同,争取到漢族地主對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動了政權向漢王朝統治模式的轉化。

改革的影響

性質:是少數民族統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響深遠的漢化(封建化)改革。

1、推動了北方經濟的複蘇和繁榮

(1)原因

①改革适應了中原文明的需要,有利于中原地區農耕文明的恢複和發展。

②均田制給農民以土地,租調制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

③三長制限制了貴族對農民的剝削

(2)表現

⑴農業生産發展

6世紀初年,北魏全國人口比西晉太康年間還要多出一倍。

⑵手工業日益活躍

絲織業發展顯著;北方出現青瓷

⑶商業日趨活躍

重新鑄造銅錢,貨币交易代替實物交易

對外貿易有長足發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銀币)

(4)影響

1、推動了經濟的複蘇和繁榮,緩和了民族矛盾,鞏固了封建統治。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

3、促進北方民族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⑴鮮卑族逐漸漢化,漢族的風俗習慣成為整個社會風俗習慣的主體。

⑵鮮卑的文化精華融入漢族文化之中。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